认证主体:赵**(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GET! 零基础学隔震结构设计一、隔震概念 通过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 间或者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地震产生能 量在向上部结构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被柔性隔震层吸收,仅 有少部分传递到上部结构。 隔震技术跨越了以往“硬 碰硬”的传统抗震理念,采取了一种“以柔克刚”的新型设计理 念,通过在结构体系中设置的隔震层来“软化”整个结构体系, 增加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从而降低地震作用向 上部结构的传递。 结构自振周期增加,加速度反应 减小,位移反应增大;结构阻尼增加,加速反应减小,位移 反应减小。 隔震结构体系主要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如下图所示:
2、 隔震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分部设计方法。即将整个隔 震结构分为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及基础,分别进行 设计。一、确定隔震目标根据以往大量隔震工程项目经验:115层的建筑结构,可以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半至一度;1530层的结构,初步确定隔震目标为降低一度至半度。 隔震建筑的设防目标一般应高于非隔震建筑。通过合理的隔 震设计, 建筑的设防目标可以达到“小震不坏、 设防地震不坏或轻微破坏、 大震不丧失使用功能或可修”, 有时甚至超过此 目标,实现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二、确定隔震层位置基础 隔震,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部或单独设置隔震层柱顶隔震, 隔震层布置在一层柱顶层间隔震 特殊结构如大底盘多塔结
3、构,其柱距較大, 为不影响大底 盘层的使用功能, 可在上部结构与大底盘层之间, 专门设 置层高 1. 5m2. 0m 的隔震层 。特别地,对于有人防要求 的建筑,其隔震层应设在人防地下室的上面一层。对于地下 室层高比较高的建筑, 隔震层放置在地下室这一层, 由于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 )条第一款规定: 隔震层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 隔震支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如果将 隔震支座设置在柱顶,必然导致下支墩高度很高,计算长度 很长,这样导致下支墩很肥大,不利于地下室的使用。因此 可以将下支墩做成牛腿,也可以在下支墩顶部设置拉梁,还
4、可以单独做一个隔震层。三、上部结构计算 1、上支墩层改为下端铰接约束 考虑到隔震橡胶支 座的抗扭刚度、抗弯刚度相对混凝土柱非常小,或者说隔震 橡胶支座传递弯矩和扭矩的能力弱,因此,为了使模型结构 的受力状态与真实结构的受力状态更接近, 建筑结构模型 的底层柱改为下端铰接约束。 注意:如果输入上支 墩层,则层底设铰;否则不设铰。 2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考虑到目前橡胶隔震支座,对减小水平向地震作用非常明显, 对减小竖向地震作用不明显,隔震后,结构的竖向地震力可 能大于水平地震力,应予以重视并做相应的验算,采取适当 的措施。因此,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第 条中规定: 隔震
5、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根据 水平向减震系数确定;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0.2g )、 8度(0.3g )和9度(0.4g )时分别不应小于隔震层以上 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20% 、 30% 和 4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 )第 条第 4 款:9 度时和 8 度且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 0.3 时,隔震层以上结 构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因此,对于 8度时水平向减震 系数大于 0.3 时,可以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当水平向减震 系数不大于 0.3 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于 9 度区,保 守考虑,依然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注意:竖向地震有关的 参数不能降低
6、 3 、模型计算1)将模型文件复制两份,一个布置上隔震支座属性,此时叫隔震模型;另一个不布置 隔震支座属性, 隔震支柱底端设铰, 此时模型叫非隔震模型;2)对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分别进行中震时程分析计算;3)人工对比两个模型时程分析结果得出水平向减震系数4)非隔震模型输入水平减震系数的反应谱法计算。5)隔震层的两种建模方法 四、隔震支座设计 第一形状系数 规范规定:为了确保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 力,要求第一形状系数第二形状系数地震作用下,橡胶支座 会发生较大的水平变形,这就要求处于大变形的橡胶支座, 在高压应力下不致失去自身的稳定性,为了控制橡胶支座的 稳定性,引入第二形状系数
7、S2S2 定义如下:规范规定:第二形状系数S2 5,但如果第二形状系数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压应力设计值应适当降低。当 5S24时,降低20%当4S23时,降低40%竖向刚度水 平变形橡胶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指指支座上下连接板间的 相对位移,通常就是隔震层的变形,用隔震支座的剪应变表 示:规范规定:隔震支座在表 所列的压应力下的极限水平变位, 应大于其有效直径的 0.55 倍和支座内部 橡胶总厚度 3 倍二者的较大值。 水平刚度竖向极限压应力 竖向极限压应力指向橡胶支座在无任何水平变形的情况下 可承受的最大压应力。规范规定:竖向压应力设计值 橡胶隔震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不应超过表 的规
8、定。 水平位移 0.55D 时的竖向压应力通过实验得知,当橡胶隔震支座的第一形状系数S1 15,第二形状形状S2 3,橡胶硬度不小于40时,隔震支座的最小屈 服应力值等于 30MPa ,行业标准中取 30MPa 。竖向拉应力 设计值限值竖向拉应力是指支座在轴向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要求极限拉应力不小于 1.5 兆帕,可以看出,橡胶隔 震支座的竖向极限拉应力远小于竖向极限压应力,这是因为 受拉承载力是由钢板与橡胶之间的粘接来保证的,因此设计 时应尽量避免橡胶隔震支座受拉,如果不能避免,拉应力应 小于等于 1MPa !等效粘滞阻尼 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的滞回环很窄,消耗的能量较小,等效阻 尼比为 1%
9、2%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滞回环比较丰满,消 耗能量较多,等效阻尼比可达 15%25% 。 屈曲失稳验算钢板厚度验算注意隔震预埋件与支墩钢筋冲 突二)模型计算1、复制一份隔震模型,对此模型进行在罕遇地震 (大震)的时程( FNA 法或直接积分法) 计算;2、选用计算水平向减震系数B时同样的地震波;3、在弹性时程参数“主方向峰值加速度”中输入大震下的峰值加 速度。 计算后查看支座的竖向压应力、 极限水平变形、 拉应力五、支墩设计抗规 :隔震层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 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可根 据支座高度参数,在软件中建立独立柱层,施加节点荷载进
10、 行设计计算,得到支墩的配筋结果。下支墩及其埋件施工方 法 常规浇筑法、先浇后放法、二次浇筑法、倒置锈钢内填 120kg/m3 洛克威岩棉砂加气混凝土板材粘接六、下部结构设计1)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10 ) 条第 1 、2 款:隔震层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 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 矩进行承载力验算。2)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包括地下室和隔震塔楼下的底盘)中直接支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 相关构件,应满足嵌固刚度比和隔震后设防地震的抗震承载 力要求,并按罕遇地震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隔震层以下地 面以上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满足表 要求。3 )这里嵌固刚度比,对于基础隔震无须考虑,对于层间隔震,即隔震层以下一层的层刚度比上 隔震层以上一层的层刚度,不小于 2 即满足嵌固刚度比的要 求。4)层间隔震建筑,隔震层以下结构宜采用整体建模分析,将隔震支座建入模型,计算分析来得到下部结 构内力,以设计下部结构。层间隔震,整体建模得到内力, 结果比较准确。 七、基础设计 按照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 GB50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