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隔震消能减震)有什么优势建筑地震

I 传统“硬碰硬”防震方式的弊端:

1、安全余量不足,无法应对超设防地震;

8-6=2>0,这也是发生了超设防地震

注: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为11度,而当地设防为7度,11-7=4>0,这也是发生了超设防地震

2、保护不够周全,保得住建筑主体结构,却保不住建筑功能;

注:震时,建筑内部的物品常因建筑晃动而掉落、装修破损,导致人员伤亡,修复产生昂贵的代价;

注:震时,建筑的管线极易断裂,造成生活功能中断,甚至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震后建筑成为站立的废墟;

3、经济性、功能性和安全性的矛盾无法调和;

图: 日本早期极致传统抗震后的开门后1㎡不到的卫生间

图: 日本早期极致传统抗震后的浴室

图: 日本早期极致传统抗震后的极简约厨房

注:工程建设期望通过提高钢筋的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来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然而,刚度越大导致建筑物反而吸收了更大的地震作用力,也将花费更多的建设成本,最终体现在业主分摊的费用上。与此同时,更大更粗更多的梁、柱等结构将挤占建筑的使用空间,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建筑变得不好用,体验及其糟糕;

4、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增加生活负担。

图: 繁琐的家具固定

图: 可以长期储存的应急物资

注:要做好传统方式的抗震,需要储备大量的相关知识,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例如:家具的固定、物资的储备、防灾的演练等),这都大大改变了现在舒适的生活习惯,显然大多数人是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去做的;

II 减隔震技术的优势

1、安全性:

隔震:隔离80%左右地震能量,抗震能力是传统方式的8-10倍,可保证建筑在震时功能不中断;

减震:最多可消耗20-30%地震能量,大幅度提升建筑抗震性能,也可应用于建筑风振控制等领域。

2、功能性:

得益于减隔震技术对于建筑出色的抗震性能的提升,使得建筑可专注于美观性、舒适度、方便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提升;

THE END
0.减隔震:消能减震技术应用那么广泛,它有什么明显的短板或者缺点呢消能减震技术立足于耗,通过阻尼器的作用把地震或者振动的能量转化为其他的能量形式消耗掉20%-30%,可以广泛应用于抗震、抗风以及其他振动控制的领域,它和隔震技术合称为减隔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的适用范围那么广,但是如果用不好,它的小缺点有哪些呢,如下: 1、抗震性能远不如隔震技术,在一些需要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情境下,不是首选; 2、jvzquC41kv4tqqz0eqs0c8:826:19A:a347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