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大家好,欢迎来到装修知识小课堂,我是小熊老师,今天为大家讲解建筑术语的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术语解释及其相关方法措施和要点。
【概要】:“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为建筑“三缝”,统称为”建筑变形缝”。
[ 变形缝形成因素 ]:
1、外界因素: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易产生附加应力,如处理不当,将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坍塌。
2、方法措施:
①、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来克服破坏应力。
②、预先在建筑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于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
简单来说:在建筑设计时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隙被称为变形缝。
一、什么伸缩缝?
1、简介:伸缩缝也叫温度缝,当建筑物本身较长、较宽时,为避免建筑物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方法措施:
①、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②、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
[ 参考资料 ]: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③、缝的构造:伸缩缝缝宽一般20~40mm,通常为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达到防火等级要求)。
④、在建筑结构中需设置伸缩缝的构造部位: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 墙体伸缩缝构造 ]:
a、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可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b、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c、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 楼地板伸缩构造 ]:
a、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一般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b、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 屋面伸缩缝构造 ]:
a、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
b、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
c、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大同小异。
d、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二、什么是沉降缝?
1、简介: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等原因引起建筑物相邻部位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2、建筑需设置沉降缝的状况
①、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②、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③、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④、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⑤、原有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
3、方法措施:
①、设置原则:设置沉降缝时,将建筑五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
②、沉降缝构造
a、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
b、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将基础断开,其结构处理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情况,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通常有双墙偏心基础、挑梁基础、柱交叉布置等三种处理形式。
c、墙体、楼地面、屋顶沉降缝构造:墙体沉降缝常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和彩色薄钢板等盖缝;地面、楼板层、屋顶沉降缝的盖缝处理基本同于伸缩缝构造。顶棚盖缝处理应充分考虑变形方向,以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后所产生的影响。
三、什么是防震缝?
1、简介: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如发生地震,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一般在地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有以下情况需设防震缝:
①、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③、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2、方法措施:
①、设置原则:如发生地震,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因此,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
②、防震缝结构:
防震缝宽度一般采用50-100mm,但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其最小缝宽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70mm;b、当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烈度增加缝宽: 6度地区,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 7度地区,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 8度地区,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 9度地区,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
③、其他设置要求:
a、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情况下基础可以不分开,但当平面较复杂时,也应将基础分开。b、缝的两侧一般应布置双墙或双柱,以加强防震缝两侧房屋的整体刚度。c、防震缝在墙身、楼层以及屋顶等各部分的构造基本上和沉降缝各部分的构造相同。另外要注意不应将防震缝做成错口、企口等形式,以致失去防震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