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陆**(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大跨度双层网壳球形构筑物施工综合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结构设计参数本工程为多功能球形构筑物,采用双层网壳结构体系,外部呈现正二十面体切割形成的三角形网格,内层为六边形网格,整体直径87m,总建筑面积5945㎡,结构总高度34m。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耐火等级二级。网壳上弦恒荷载1.2kN/㎡、活荷载0.5kN/㎡、基本风压0.55kN/㎡,最大挠度限值为跨度的1/250。1.2材料技术指标主体钢结构:外层网壳采用Q355B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钢管规格Φ180×8mm(上下弦杆)、Φ121×6mm(腹杆),节点为焊接球节点(直径350mm,壁厚16mm);内层网壳采用Q235B碳素结构钢,节点为螺栓球节点(直径150-300mm)。连接材料:10.9级摩擦型高强螺栓(预拉力≥155kN),抗滑移系数≥0.45;焊接材料选用E50系列焊条(手工焊)、ER50-6焊丝(气体保护焊),焊缝质量等级一级。混凝土工程:基础承台采用C40混凝土,核心筒采用C80自密实混凝土,垫层为C15素混凝土。1.3工程重难点空间定位复杂:36个支承点三维坐标控制,累积误差需≤±5mm,球体曲率半径偏差控制在±10mm内。高空作业风险:最大安装高度34m,需同时协调2台250t汽车吊、1台50t履带吊的吊装作业。焊接质量控制:焊接球节点需100%超声波探伤,相贯线焊接一次合格率要求≥98%。二、施工总体部署2.1施工分区与流程采用“地下→核心筒→钢网壳→幕墙”四级递进施工法,划分为4个作业区:A区(基础工程):直径120m环形承台+36根Φ1200mm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62m),桩端进入中风化岩层≥1.5m。B区(核心筒):液压爬模施工,单次浇筑高度4.5m,养护温度控制在20±2℃,筒壁厚度从底部800mm渐变至顶部400mm。C区(钢网壳):分8个扇形区块地面拼装→液压同步提升→高空合龙,单区块最大重量28t。D区(幕墙系统):从赤道向两极分区安装,采用钛锌复合板(厚度0.8mm)+防排水一体化单元,接缝高低差≤0.5mm。2.2资源配置机械设备:600t履带吊(主吊,主臂长度60m)、300t汽车吊(辅助)、2000kN液压提升系统(4套)、LeicaTS60全站仪(测角精度0.5秒)。人力资源:钢结构工程师12人、持证焊工86人(持AWSD1.1认证)、测量工18人、幕墙安装工90人(分4个班组)。三、关键施工工艺3.1钢结构加工制作3.1.1构件加工钢管切割:采用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切割精度±1mm,坡口角度误差≤1°,椭圆度≤3%。弯管加工使用数控弯管机,弯曲半径≥3倍管径,弯后进行100%通径检验。焊接球节点:半球体热压成型温度900-1050℃,保温30分钟,对接焊缝采用窄间隙埋弧焊,焊后250℃×1小时去应力退火处理,表面粗糙度Ra≤12.5μm。3.1.2预拼装工艺在20m×30m混凝土拼装平台(平整度误差≤3mm/2m)上进行“虚拟-实体”双重复核:TeklaStructures建立1:1数字模型,模拟焊接变形(预留收缩量1.2mm/m);工业级3D扫描(精度0.05mm)复核实体构件与模型偏差,重点检查节点中心距(允许偏差±2mm)、杆件垂直度(≤1/1000)。3.2钢网壳安装工艺3.2.1分块吊装吊装单元划分:沿赤道面和子午面划分为24个吊装单元,最大单元尺寸6m×8m,重量≤28t。吊点设置经ANSYS受力模拟,每个单元设4个吊点(Φ32mm钢丝绳,安全系数8倍)。吊装顺序:从正南、正北基准单元开始,采用“由下至上、对称推进”原则,下半球安装完成后进行赤道环梁(重量52t)液压同步提升,提升速度0.6m/h,高差偏差≤5mm。3.2.2高空合龙选择球体顶部三角形单元作为合拢段,合龙温度控制在15-25℃(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通过调节8个临时支撑塔架的液压千斤顶进行精度微调,合龙间隙控制在2-5mm,采用“双人对称焊接法”减少焊接应力。3.3焊接工艺标准焊接位置焊条直径(mm)焊接电流(A)电弧电压(V)焊接速度(cm/min)平焊4.0180-22026-2835-45立焊3.2110-14024-2625-35仰焊3.290-12022-2420-30焊后立即进行250℃×1小时后热消氢处理,采用机械打磨去除焊渣,焊缝余高控制在2-4mm。一级焊缝100%UT+MT探伤,二级焊缝20%UT探伤。3.4幕墙系统安装3.4.1基层处理球体表面采用高压水枪(0.3-0.5MPa)冲洗,锈蚀部位打磨至Sa2.5级,凹陷处用聚合物砂浆修补(平整度≤5mm/2m)。涂刷界面剂(用量0.2kg/㎡),干燥后安装铝合金龙骨(间距1.2m×1.5m),龙骨三维坐标偏差≤±3mm。3.4.2面板安装从赤道向两极分区推进,钛锌复合板采用“干挂+机械固定”工艺,每块板材通过4个不锈钢夹具(间距≤500mm)固定于龙骨。接缝处填充三元乙丙密封胶(宽度15mm,深度7mm),安装后进行淋水测试(模拟30年一遇暴雨,4.5mm/min持续2小时无渗漏)。四、测量控制体系4.1控制网建立平面控制:布设6个一级导线点(闭合导线网,测角中误差≤5秒),采用LeicaTS60全站仪按“测回法”观测3测回。高程控制:建立三等水准网,往返测法施测,闭合差≤12√Lmm(L为路线长度km),高程传递采用悬挂钢尺法(精度±2mm)。4.2球体定位技术三级传递体系:地面控制网→高空测量平台→构件控制点,每个吊装单元设置3个强制对中观测墩(误差≤0.3mm)。实时监测:在球体顶部、赤道环等关键部位布设12个位移监测点,采用TrimbleS9GNSS接收机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数据采样频率15分钟/次,累计沉降量控制在20mm内。五、质量安全保障措施5.1质量控制标准分项工程允许偏差检验方法钢网壳安装节点中心偏差≤3mm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焊接球节点焊缝余高2-4mm超声波探伤+磁粉检测玻璃幕墙接缝高低差≤0.5mm塞尺+水平仪核心筒垂直度H/30000(≤3.3mm)激光投线仪+测斜仪5.2安全防护体系高空作业防护:设置双层安全平网(每隔10m一道),作业人员配备双钩安全带(抗拉力≥15kN)、防坠器(有效长度2m)。环形操作平台满铺50mm厚木脚手板,外侧设1.2m高防护栏杆+18cm挡脚板。吊装安全控制:吊装区设置10m警戒区,配备红外线警戒仪;吊具使用前进行1.25倍额定荷载试验,持荷1小时无塑性变形。风速≥10.8m/s(6级风)时停止吊装作业。消防管理:施工现场设置4个消防应急点,配备30kg超细干粉灭火器及2m³消防沙池;焊接作业办理动火许可证,配备看火人及接火斗,作业半径10m内无易燃物。六、施工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关键线路如下(总工期18个月):前期准备(30天):图纸深化→材料采购→场地硬化基础工程(90天):桩基施工→承台浇筑→钢结构加工厂建设核心筒施工(120天):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液压爬模)钢网壳安装(150天):构件加工→地面拼装→液压提升→高空合龙幕墙及验收(60天):幕墙安装→球幕系统调试→竣工验收七、应急预案7.1台风季施工保障风速≥12m/s时启动应急响应:所有高空作业人员立即撤离,已安装构件采用Φ32mm钢丝绳(8道缆风绳)临时固定,配备自动张力调节装置。大型起重设备收臂至最小幅度,履带吊设置压重(≥额定起重量的1.5倍)。7.2焊接质量事故处理发现焊缝缺陷时:采用碳弧气刨清除缺陷(深度≥缺陷边缘5mm),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重新焊接(预热温度150℃,层间温度≤250℃),焊后进行250℃×2小时去应力处理;二次探伤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建立缺陷处理台账(含影像资料)。7.3火灾应急响应现场起火时:立即切断起火区域电源,看火人使用接火斗覆盖初期火源,同时启动应急预案;消防应急小组使用超细干粉灭火器扑救,若火势扩大,拨打119并组织人员疏散至50m安全区。八、绿色施工措施8.1资源节约钢材回收:切割废料回收率≥95%,经金属破碎机加工为再生骨料(粒径5-10mm)用于路基回填。水循环利用: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容量50m³),用于混凝土养护及场地降尘,节水率≥30%。8.2低碳施工施工现场布置200kW光伏发电系统,满足30%临时用电需求;选用电动工程机械(替代柴油设备),减少碳排放约126t。夜间施工噪声控制≤55dB(采用低噪声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