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小元:人们有构建模型的冲动,何不试用真实的故事去撰写虚构科幻小说短篇小说硬科幻

绿小元,倾向于学术同科幻相结合的创作风格,试图将学科前沿思考加入到作品之中。同时参与多媒体企划《界限公约》,其中担任文案剧情编剧、科幻概念设计与部分章节撰写。曾获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科幻征文大赛二等奖,武汉市高校科幻嘉年华征文比赛二等奖,入围晨星奖,其余作品多次公布于小科幻。

绿小元:从初中开始吧,在大量电视剧的影响下自己尝试写一些小故事讲述自己在不同地方的冒险故事。

那时候家里电视上有《危机边缘》跟《神秘博士》这样的电视剧,还有各类科普纪录片,于是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刷这些(都很下饭)。电视剧满足了我那种猎奇的好奇心,超越现实的科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纪录片则更像是睡前故事,贼炫酷的画面或者是有趣的表现形式去讲述我不曾知道的知识,从恐龙到宇宙再到科学家的八卦。

至于现在喜欢科幻,是因为基于现在对未来的推演十分有趣,在传达技术发展的同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将自己的所构想的未来写下来,能够给过于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个逃避的小宇宙。

高校科幻:您参加星火杯的三篇文章都有生物科幻元素,您是怎样看待仿生人这项技术的,您觉得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绿小元:因为原来想当医生的来着然后被劝退了,于是只能自己在小说里结合现在做的事情畅想一下。至于仿生人这项技术,未来肯定会继续发展,不过在后续方向上会出现分歧。在结构组织方面进行再优化,追求更加“像人”的同时,也一定会沿着特种结构设计开展后续研究。在软件方面,像人一样思考可能仍然是无法突破的屏障,只能说针对某一类问题能做到泛化可靠且快速求解。什么担心仿生人或者说人工智能反攻人类,我个人觉得还不如先解决一下人们拿这些技术做更精确的的推荐算法瓜分受众。

绿小元:大多都是把自己研究里做不到的或者是实现起来很困难的技术丢进小说里,(●’◡’●)希望我的导师看不见我在这胡言乱语。就比如用神经网络去模拟人记忆,第三代神经网络确实也是如此用“事件”去取代信号,但现实难点在于他还不太成熟,仍然被困在上一代仅针对某一场景这个弊端里。

遇到的困难可能就是,我总想在小说里证明这些理论的可行性,而导致小说变成说明文。于是,困难点在于既要简化这些理论,又要让他看起来能用,能让大家看懂,这仍然是我需要努力的点。

高校科幻:您觉得“硬科幻”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基础?

绿小元:毕竟我自己不是专业的,只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大抵上就是从现实出发,以现有的技术为起点进行合理的推演,对这些技术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描写这些技术在未来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变化。因此,硬科幻对于我来说要具备现实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可实现性。

高校科幻:您的专业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所学专业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绿小元:其实也没有多么“高大上”,只是因为这个专业涉及面很广,从通信技术到微电子设计都有,但我选的方向比较传统就是中间的信号处理。然后就是大环境下,谁都想往自己的研究里加一些现代炼金术——深度学习,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影响还是蛮多的,大多数创作的主题都跟我研究的内容擦边,比如信号的压缩重构与预测、深度学习、看家本领通信等等,因为本身这些技术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所以让他们出现在小说之中,再添亿把火就很有趣了。

高校科幻:天文时常作为一种元素在科幻电影或小说中,您的《全域广播》中也有提到天文台,您是天文爱好者吗?

绿小元:说不上是爱好者,只是从小看过的纪录片里最喜欢的是宇宙相关的,之后家里有个望远镜便能在平房的院子里看(后来光污染太严重了,也就看看月亮了)。再加上之后《孢子》这款游戏(虽然老式电脑缺DLL文件导致我压根玩不了,只能云),使得我对宇宙那种深邃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希望未来能够参与到宇航这些领域中吧(做个梦)。

高校科幻:您参加过哪些科幻活动,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或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吗?

绿小元:其实蛮自闭的,参加的大多是各类征文比赛,最多去那种见面会小角落听大佬们讲故事。作用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当年高考完给科幻世界投稿了我自己每晚搞完作业写的小说,过了一个月吧,收到了一位编辑很长的一篇回执。虽然是拒稿感谢信,但其中包括了小说分析、如何改进、以及建议我改成剧本,这件事极大地鼓励我继续写故事,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再然后就是本科结束那年,机缘巧合遇到了小科幻的大佬们。于是开始把故事投稿小科幻打卡,可以得到很多人的建议,就很有当年投稿回执的感觉,能够让我慢慢学习。

高校科幻:您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有哪些?怀着怎样的心情去阅读?平时都爱看什么书籍?

绿小元:(大脑一片空白)最喜欢的一时之间从书架里找不到,能够让我给人疯狂安利的小说,不过每次回家都会翻一下的书《碎片之岛》。那是我高考完当天下午去书店买的,一同买的还有《刺客信条》,可惜后者没看完。当时我是在从新疆自驾回重庆这段路上打发时间的读物,但是读到后面被它的设定吸引,从《危机边缘》开始我对这类具有完备设定的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除去中规中矩的剧情外,那种基于进化论推演出的世界十分震撼我,再后来就是一种“我想看看你要如何发展”这种探讨性质去看小说了。

平时喜欢看的书籍是各类游戏电影的设定集,尤其是《英雄联盟》宇宙相关的,因为有朋友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再加上本身我又十分喜欢《冰与火之歌》这种以家族/角色展开又相互缠绕的故事,所以现在蛮喜欢看的,很多可以学到诸如翻译以及短篇小说创作思路。

高校科幻:科幻有三要素,即“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作为创作者,您对自己的创作作品本身有一种感知,但是无法保证您的读者和受众对于您的作品有同样的感知。您觉得作者是否应该面向自己的受众,将自己的创作文本进行公开和完整解读呢?

绿小元:我个人更倾向于作者写好故事后公开,剩下的让读者去看,因为写的故事是要交给无数读者去各自去解读的,作者公布文章后再出个完整解读文就挺离谱的。倘若最基本的连主线剧情都写不好,在那里解读夸耀所谓的支线所谓的伏笔都将是无意义的。

高校科幻:创作超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哪一个对于您来说更有难度?对于想要或刚刚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的人有什么经验或建议可以分享?

绿小元:各有各的难点吧,短篇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去讲故事,完整的逻辑,丰满的人物;长篇小说在于,如何让每个角色活起来,而不是让每个角色匆匆出现又匆匆消失。

毕竟我写故事的水平也很菜,但个人经验有一点是随手记录那些你脑海中突发奇想的点子,不管是不是要去写,至少先记下来说不定某一天能够启发你。

绿小元:这个故事是我本科毕业那年写的,最初的出发点是所有人的记忆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如果没有出现意外大多数记忆也都被添油加醋过了,出现了意外比如阿尔兹海默症,恐怕会更让人痛苦的。所以,我从一个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入手,回到他记忆力最具活力的那段时间,再次感受那段时光带来的喜悦,珍视自己遇到的那些朋友和亲人们。

所有小说故事都会潜移默化地加入作者自己的,写小说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故事再加工了一遍给读者,这则故事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另一种马尔可夫模型的再加工,希望自己能够记住大学这段时光。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绿小元:我还想吐槽一下我们学校科幻社团。据说因为一个U盘泡水导致社团断代,间接与我错开了整个本科,毕业了才知道我们学校有科幻社团。但是现在看着社团慢慢变得有趣,人越来越多也蛮好玩的。

总结一下,喜欢什么坚持下去,哪怕当作生活中的调剂,说不定有一天神奇的故事就发生在你身边(指社团竟在我身边)。

采访 | 朱毓菲

文字编辑 | 何冬阳

排版 | 柯珂

审核 | 王俞萱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Midas模型到SAP2000模型转换程序的开发Midas SAP2000 VB语言 模型转换程序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Z[LP7237632;=0jvs
1.《陕西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标准》.pdf4给水排水模型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用水、工 业工艺、管道系统、布管配件等模型元素。 5电气模型包括发电设备、强电、弱电、专用电气、线缆、 布线配件等模型元素。 6其他模型包括道路、交通、桥梁、隧道、特种结构及其 他专业的模型元素。 3.0.7BIM应用应对模型进行妥善、安全的储存,宜建立BIM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94:4822:27<7222724::0ujzn
2.北京探索者软件|探索者特种结构设计系列软件探索者软件——智能化校审、智能化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全专业正向BIM设计、国产化BIM平台TS3D、设计施工一体化、数字化交付、微管理协同设计、装配式设计、轻量化平台、审图大师、校审系统、易打印、易批注、PDF图纸审查jvzquC41yy}/v|0eqs/ew4Urgijcu3lur
3.BERT:Pre(1)BERT使用“遮蔽”语言模型去pre-trained 深度语言表示。 (2)许多pre-trained 模型受限于特种结构、特种模型。BERT使用fine-tuning(微调)模型在众多句子级别或者是单词级别的任务中去得了最先进的效果。 (3)BERT使用双向语言模型在11项NLP任务中都去得了最先进的效果。 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5>15:9::1gsvrhng1jfvjnnu1>4;<5;69
4.YJKMODEL用户手册(正式版).pdf混凝土结构加固模型输入原则 380 六、新增构件的指定 381 七、柱加固方案定义及布置 382 八、梁加固方案的定义及布置 388 九、导出 ydb 增加对鉴定加固信息的支持 392 十、参数输入 392 第二节 砌体结构建模、荷载和参数输入 396 一、加固设计前原有砌体结构建模和荷载输入 396 二、砌体材料强度的设定 396 三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811A6643:129<2267437xjvo
5.采用压拉杆模型计算型钢混凝土深梁承载力期刊拉-压杆模型在钢筋混凝土深梁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DOI:10.3321/j.issn:1673-2049.2009.02.014 . [3] 王向峰,张仲先,阮成堂,等.钢骨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02,(1).DOI:10.3969/j.issn.1001-3598.2002.01.001 .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iept{|o424827959
6.RBF人工神经网络8篇(全文)与BP模型一样,也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一连续函数。RBF模型通常是一种3层前向式网络, 见图1。一般它由1个输入层、1个隐含层和1个输出层组成, 各层有多个单元(称为神经元),各相邻两层单元之间单方向连接。RBF的神经元结构见图2。 由图2可知,隐含层神经元是将该层权值向量w与输入向量u之间的矢量距离与偏差bijvzquC41yy}/;B}wgunv0lto1y5jmn~8iu{pu|>0jvsm
7.内外压热应力影响下西气东输二线长输管道变形的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二维实体,对模型采用映射网格划分单元,并选择16节点结构应力实体单元[13]。 根据弹性力学和有限元理论,管道热应力和外挤载荷的空间问题可以应用平面应力及轴对称建立平面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管道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如图3所不。图3-a为1219mm外径X80管道空间力学模型;图3-b为X80管道三维剖面,以2轴为对称轴;图3-c为管道纵轴旋转jvzq<84yyy4fijx0ep5myns139<80qyon
8.公路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二、计算模型分析 在体外预应力结构中,体外预应力索与混凝土结构为点接触连接,组成了一个内部超静定结构体系。结构分析采用桥梁博士软件进行分析计算。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建模时,除和体内预应力结构一样考虑结构构造、施工工况等特点外,还应重点反映体外预应力索的特点。体外预应力索单元在转向构造先采用固结的方式分析(转向jvzquC41yy}/ekn5824og}4j{lj0497526711;>9786/j}rn
9.如何用高科技重塑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裂缝修复技术的演变史材料- 结构 - 监测一体化 自修复混凝土技术通过在基体中植入微生物胶囊,当裂缝出现时,胶囊破裂释放修复剂实现自动愈合,配合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实时追踪修复进程,形成 “感知 - 响应 - 修复” 的闭环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基于BIM 模型构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可模拟裂缝扩展路径并预测结构剩余寿命。例如,某跨海大桥的数字jvzquC41yy}/zrfplkiikwf0eqs0uyjekcr0fnyckne69;8:;0nuou
10.YJK盈建科第三部分特种结构及施工图.ppt2022年3月3日星期四 YJK盈建科第三部分特种结构及施工图特种结构设计无梁楼盖现浇空心板筒仓水池工业建筑相关预应力钢结构 2 无梁楼盖设计 3 无梁楼盖设计(建模)建模中设置暗梁,即按《高规》8.2.4:应在柱上板带中设置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取柱宽及两侧各1.5倍板厚之和设置虚梁 也可布置柱帽 4 无梁楼盖设计(结构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2<4826924:5442653;60ujzn
11.水运工程论文范文1.2 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选取 码头平台、大管桩均采用实体单元,具体数值见表1,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强度模型,采用四节点缩减实体单元(CPE4R)模拟。在该模型中,土体简化为两层,上层(0~32m)分别为均质的软土、硬土以及普通土,下层(32~88m)始终为岩层不变。同时为取得较好的土―结构响应效果,设置模型底部,即88m以下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4ivvq
12.8结构设计8.1一般规定8.2材料8.3结构上的作用8.4现浇8.4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 8.4.1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的截面内力计算模型宜采用闭合框架模型。作用于结构底板的基底反力分布应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层较为坚硬或经加固处理的地基,基底反力可视为直线分布; 2 未经处理的软弱地基,基底反力应按弹性地基上的平面变形截条计算确定。 jvzq<84yyy4xc}jt:::90lto1pkxu8724562196135?94?3jvor
13.CCMT2024展品评述|从中国数控机床展看数控系统发展——AI赋能GNC62数控系统主要技术亮点:多种高速高精优化策略提高加工质量;支持所有标准RTCP结构机型并进行了特种结构机型扩展;开放式平台支持用户工艺定制开发;智能优化工具包提质增效;最新CNC和伺服技术实现纳米级的指令和控制;实时物理量数据到加工轨迹映射;高分辨率扭矩监测系统;绿色节能;GMS高速高功率主轴电机系列;CAM-CNC协同部署jvzq<84yyy4hgjwvqwzjcx3eqo5og€x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