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情

任职 : 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

个人履历

陈平,男,工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界面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橡塑技术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新材料专委会委员;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辽宁省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同行评审专家;国家级学术期刊《材料研究学报》第四届、第五届编委。   长期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气绝缘等领域用新型耐高温树脂设计合成与功能化改性、纤维表面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与结构表征、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调控与制备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成就。承担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装备预研项目和军工配套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110篇被SCI收录、130余篇被EI收录。出版《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及其应用》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纤维表面改性》、《含芳杂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空间损伤与界面改性》学术专著5部;出版教材2部;其中《高分子合成材料学》获得“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用书。先后获得1996年黑龙江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首届“辽宁省十大青年科技英才”,2004年“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百人计划,2005年第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06年由其领导组建的“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团队入选首批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08年首届“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10年大连市第五批优秀专家、2014年辽宁省第九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第七批辽宁省优秀专家、2018年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首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

教育经历

1998.9 -- 2002.4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学       博士

1986.9 -- 1989.4     哈尔滨电工学院       电气绝缘材料与技术       硕士

1982.9 -- 1986.7     哈尔滨电工学院       电气绝缘材料与技术       学士

工作经历

2001.1 -- 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1996.5 -- 2001.2     哈尔滨理工大学      教师

1989.4 -- 1996.5     哈尔滨玻璃钢所      高级工程师

社会兼职

2011.1 -- 2015.12     编委(纤维复合材料)

2014.11 -- 2019.11   委员(全国橡胶塑料技术专家委员会)

2014.12 -- 2018.12   第五届编委(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材料研究学报)

2010.2 -- 至今          编委(绝缘材料)

2010.1 -- 至今          编委(热固性树脂)

2017.12 -- 2020.12    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

2007.7 -- 至今         副主任(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学术委员会)

2008.11 -- 至今       编委(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方向

[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吸波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2] 高性能树脂设计合成与增韧改性;

[3] 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与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调控;

[4]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型制备技术;

[5] 电气装备与电子设备用特种电气绝缘材料。

研究成果

一、科研项目情况1.参加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9-1990):碳纤维复合材料波导管的研制(已结题)2.主持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耐热复合材料专题,1992-1994):可溶性双马树脂的合成及其连续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结题)3.参加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1994-1996):110-500KV有机复合绝缘子用玻璃纤维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制(已结题)4.主持机械工业部教育科技发展基金项目(980625, 1996-1998年):有机复合绝缘子用耐高温拉挤玻璃钢电绝缘芯棒(已结题)5.主持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项目(2000.10-2002.12):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环氧基层压板的研制(已结题)6.主持国家九五军工配套项目(委托,1997-2001):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氮气瓶(十号工程) 用树脂基体的研究(已结题)7.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项目(98-A28-01-17,1998-2000年):碳纤维复合材料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用树脂基体的研究(已结题)8.主持哈尔滨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011211109,2000-2001): 有机复合绝缘子用耐酸性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制(已结题)9.主持国家军工配套专题项目(委托,1996-1999): 中星22卫星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天线伸展机构部件用树脂基体(已结题)10.主持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 大科计发〔2001〕122号,2001.11-2003.11): 高频传输用改性环氧基印刷电路板的研制(已结题)11.主持“十五”国家863项目A类(2003AA305691;2003.10-2005.10): 高性能低成本预浸湿法缠绕技术用树脂基体(已结题) 12.参加“十五”国家863项目B类(2003AA305130;2003.10-2005.10): 先进复合材料网格加筋高效结构研究(已结题)13.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4002;2005.01-2007.12): 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结题,优秀)14.主持辽宁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RC05-14,2006.01-2008.12): 含氮杂环新型聚芳醚改性环氧共聚树脂体系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制(已结题,优秀)15.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43012,2008.01-2008.12):Armos和PBO连续纤维增强新型可溶性聚芳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已结题)16.主持“十一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A3520060215,2006.01-2010.12): XXXX型系列聚芳醚系列树脂基复合材料工艺技术研究(已结题)17.主持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2006T108,2007.01-2009.12):Aroms和PBO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结题,优秀)18.主持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403009,2008.01-2010.12):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已结题)19.主持空军装备预研项目(2008.01-2010.12):飞机前橼翼面用XXX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已结题)20.主持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LT2010083,2010.01-2012.12):PBO纤维增强可溶性聚芳醚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已结题,优秀)21.主持“十二五”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A35201XXXXX,2011.01-2013.12): XXXX耐高温结构/功能一体化先进复合材料(已结题)22.主持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R2013002,2013.06-2015.10):含不对称结构新型高性能双马来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已结题,优秀)23.主持总装预研项目:(10201XXXX,2011.01-2013.12):XXXX高效宽频吸波材料设计 (已结题)24.主持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计划项目(GY71-13-014,2013.06-2014.12):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问题研究(已结题)25.辽宁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项目(LZ2015057,2015/08-2017/12):含腈基高韧性双马树脂设计合成及复合材料性能(已结题,优秀)26.主持“十三五”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A35201XXXXX,2016.02-2018.12): 具有梯阻抗渐变结构的XXXX耐高温吸波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进行中) 27、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149,2016/08-2018/07):含腈基高与芳醚结构双马树脂设计合成及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中)

28、主持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UT18GF107,2018/01-2019/12):XXX石墨烯三维吸波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进行中)

四、学术专著与优秀教材1.陈平,刘胜平.《环氧树脂》.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2.陈平,王德中.《环氧树脂及其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获2005年度大连市人民政府科学著作奖一等奖3.陈平,廖明义主编. 《高分子合成材料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0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08年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用书4.陈平,唐传林主编.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获2003-2008年度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奖5.陈平,陈辉.《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及纤维表面改性》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获得2012年大连市人民政府科学著作一等奖6.陈平,刘胜平,王德中.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合成树脂及应用丛书-《环氧树脂及其应用》(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7.陈平,廖明义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分子合成材料学》(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获2013年度大连市优秀著作一等奖8.陈平,唐传林,廖明义编著.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9.陈平、熊需海著.《含芳杂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获得2018年大连市政府学术著作奖一等奖10.陈平、于祺著.《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空间损伤与界面改性》.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11.陈平,廖明义主编.《高分子合成材料学》(第三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获得201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类一等奖

五、发表论文情况

陈平近期发表论文一览(2006年-至今)

3. Chen Ping, Yu Qi, Lu Chun,Ding. Study on interfacial property of the carbon fiber/PPESK composites treated by cold plasma. The 23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2006. SCI收录4. Chen ping, Li junyan, Ma zemin, Ma keming ,Wang bochen. Effect of PPESK on the curing of DGEBA/BADCY in the molten state. The 232nd  ACS National Meeting,San Francisco  2006

5. Ping Chen, Qi Yu, Chun Lu et al. Study on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carbon fiber/PPESK composites. The 232nd  ACS Nation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2006

12. Chun Lu, Ping Chen*,Baijie Yu. FEM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Residual Stress of Carbon Fiber/PPESK Composite. The 233rd ACS National Meeting, Chicago,2007

23. Ping Chen, Chengshuang Zhang, Baolei Sun, Jing Wang, Hong Li. Influence of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of PBO fiber reinforced PPESK composite. The 236th ACS National Meeting, Philadelphia, PA, USA August 17-21, 2008

24. W. Li, Y. D. Huang, P. Chen. NIR spectroscopy: a useful tool for quality control of glass/phenolic prepreg manufacture. Polymer and polymer composites. 2008, 16(1):55-62. (SCI、EI)

25.W. Li, Y. D. Huang, P. Chen. Use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on-line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prepreg cloth. Advanced Composites Letters. 2008, 17(2):41-48. (SCI、EI)

26. Baichen Wang, Yudong Huang, Imic impregnationterphase formation of a resin transfer molded silica-phenolics composites subjected to dynan proces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08, 254 (15): 4471~4478. (SCI)

34. Ping Chen, Hong Li, Jing Wang, Chengshuang Zhang, and Baolei Sun,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Armos reinforced PPESK composites. The 237th ACS National Meeting, Salt Lake City, UT, USA, March 22-26, 2009.

37. Jing Wang, Ping Chen*, Chun Lu, Hui Chen, Hong Li, Baolei Sun. Influence of aging behavior of Armos fiber after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on its composit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9,203:3722-3727

61. W. Li, W. J. Gao, P. Chen, B. L. Sun.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 for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glass/epoxy prepreg. Polymers and Polymer Composites. 2011, 19(1):15-20

83. W. Li, S. Y. Yao, K. M. Ma, P. Chen. Effect of plasma modification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Phenolphthalein Polyaryletherketone composites. Polymer Composites, 2013,34(3): 368-375

125. Siyang Liu, Xuhai Xiong, Ping Chen, Yangran Ji, Rong Ren, Bismaleimide-diamine copolymers containing phthalide cardo structure and their modified BMI resins,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2018,  30(5),527-538

127. Xuhai Xiong*Xinghua Ma, Ping Chenb*, Lu Zhou, Rong Ren, Siyang Liu. New chain-extended bismaleimides with aryl-ether-imide and phthalide cardo skeleton (I):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2018,129,29-37

128.刘思杨、陈平、熊需海、于祺.含氰基和芴Cardo环结构双马来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和性能,材料研究学报,2018,33(11):820-826

129. Xuhai Xionga, zhaopeng Zhanga, Rong Rena,*, Xu Cuia, Ping Chenb,** Alkynyl-functionalized benzoxazine containing phthalide side group: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uring mechanism, Polymer Testing, 2018, 68; 232-237

陈平早期发表论文一览(1989年-2005年)

1、陈平、费敏明、唐传林,FR-4层压板用胶黏剂配方的研究,哈尔滨电工学院学报,1989,12(1):322

2、陈平、费敏明、唐传林,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0,2:244-247

3、陈平、费敏明,自固化性酚醛树脂的合成、结构特征及固化过程的研究,绝缘材料通讯,1990,5,1-5

4、陈平、陈辉,环氧树脂基体结构及其固化剂当量配比对其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纤维复合材料,90,4,23

5、陈平、刘胜平,芳香族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塑料应用,91,1,3-7

6、陈平、陈辉,孔隙率对GFRP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纤维复合材料,91,7(2),21

7、陈平,苄基二甲胺/双氰胺/环氧树脂体系及其固化物性能研究,工程塑料应用,92,1,9-12

8、陈平,固化环氧树脂用促进剂,中国胶黏剂,92,1(5),24

9、陈平,热固性树脂用填料的改性效果,纤维复合材料,92,1,23

10、陈平,宋永贤,刘胜平,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对酸酐/环氧树脂体系潜伏性促进作用的研究,高分子学报,1993,4,485-489

11、陈平、张显友,陈辉。纤维含量及排列方向对单向纤维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学报,1993,10(2):61-67

12、陈平、陈辉、刘其贤。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环氧单向复合层板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学报,1993,10(4),1-6

13、陈平、陈辉。热固性树脂韧性的改进途径及其增韧机理,高分子通报,1993,4,222-231

14、陈平、刘立柱。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动力学及其固化反应活性。高分子学报,1994,(6),641-646

15、张显友,韩焕梅,陈平.硅灰石短纤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增强体系的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1997, 14(2): 17

16、陈平、刘胜平,陈辉,刘其贤,温度与水煮时间对玻璃纤维/环氧单向复合材料界面层介电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学报,1997,14 (3) :67-71

17、刘胜平,张明艳, 陈平.一种新型酚醛SMC的增稠机理及其固化反应行为的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1997, 14(3): 49

18、陈平,毛桂洁.叔胺羧酸复盐对酸酐/ 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及其固化物性能的影响. 纤维复合材料, 1997, 14(1):11

19、陈平,蔡金钢.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子电气领域中的应用. 工程塑料应用, 1997, 25(6):58

20、陈平,刘立柱,唐传林.苄基二甲胺/双氰双胺/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及其固化物性能的研究.纤维复合材料,1997,14(3):6

21、陈平,张东兴.稀土有机化合物/ 酸酐/ 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及其固化物性能的研究.复合材料学报, 1997,14(4): 33

22、陈平;毛桂洁;张岩;孔庆宝,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体系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复合材料学报,1998,15 (2) :68-73

23、陈平,张显友.高岭土的改性及其对拉挤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工程塑料应用, 1998, 26(2):4

24、陈平,张岩.潜伏性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特征的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1): 52

25、陈平,张岩.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方法及其增韧机理. 复合材料学报, 1999, 16(3):19

26、陈平、张岩,硼胺络合物/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复合材料学报,1999 , 16 (4) :52-57

27、陈平,程子霞,雷清泉,环氧树脂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的研究,高分子学报,2000,(2),475

28、陈平,韩冰,程子霞.耐高温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基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2000,17(2):32

29、Chen Ping, Han Bing, Cheng Zixia. Development of  Organic  Insulators  Used  Novel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Pultrusion  Insulating Rod.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IEEE),  2000,  334 – 337

30、Chen Ping, Cheng Zixia, Lei Qingquan.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Cured  Compound  in Cyanate and  epoxy  Co-curing System.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Dielectric   Materials (IEEE) ,  2000,  915-918

31、陈平,程子霞,金镇镐.环氧树脂与氰酸酯共固化物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学报,2001,(2):238

32、陈平,程子霞.低εr ,低tgδ FR-4 印刷电路基板的研制.纤维复合材料,2001,18(1):20

33、陈平,刘丽丽,朱兴松.有机复合绝缘子用耐酸性玻璃钢拉挤芯棒研究进展.纤维复合材料,2001,18(2):39

34、陈平,蹇锡高,韩冰.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用韧性树脂基体的研究.复合材料学报2002,19(2):24

35、刘丽丽,陈平,朱兴松. 耐酸性玻璃钢拉挤电绝缘芯棒的研制.纤维复合材料, 2002,18(1):30

THE END
0.结构设计规范京东是国内专业的结构设计规范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结构设计规范商品图片,结构设计规范价格,结构设计规范多少钱信息,为您选购提供全方位结构设计规范怎么样,结构设计规范好不好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jvzquC41yy}/lm3eqo5ir{r13974d;54:ek9hk7g477d0qyonAypt}dv{rk>uxwvafkgc~qv(dxbpmB'G9+B9.>3'G;&CM*C8'K6'A<'DC+F9.=;':>&G@*C6'HF'NK'DE+9:\HKGPIF';5RTGYT'NK'DE+9;
1.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教材.精讲篇本书为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辅导教材。本书以现行各本结构规范为核心展开,章节顺序和内容与相对应的结构规范的章节顺序和内容完全一致。通过系统阐述结构规范条文和历年真题、详解各类综合选择题和连体计算题、总结快速解题思路和技巧等方式,帮助考生大程度地熟悉、理解规范条文并zui终灵活运用规范条文,快速jvzquC41j74zq~cp0ipo8{41iupf|44i5~f6fvm;yz
2.特种结构特种结构-朱彦鹏.pdf,《特种结构》作者:朱彦鹏主编页数:200出版社: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07简介: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新编系列教材:本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通过计算实例将支挡结构、贮液池、水塔、储料仓和烟囱等特种结构的荷载计算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23=4734724<5562625<60ujzn
3.建筑结构(豆瓣)《建筑结构》是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分为五篇17章,第一篇为建筑结构基本特点和设计方法,讲述了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建筑结构选型论证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二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类受弯、受压、受扭、受拉构件的设计计算和验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 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6293:?:1
4.苏三庆专著教材: 苏三庆,史庆轩.工业建筑与特种结构新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苏三庆,王威.建筑钢结构磁记忆无损检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苏三庆,王威.桥梁钢结构磁记忆无损检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发表论文: 苏三庆,曾发荣,王威,易术春.基于磁记忆的钢梁弯曲应力表征技术研究[jvzquC41wfz/zjzcv0kew7hp1ktgq866;3558B;0jvs
5.专家详情[4]2015年结构力学多元化教学研究获第二十六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CGJ201458). [5]2017年基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结构力学》课程体系建设(教材)获第二十七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CGJ201638). [6]2019长联宽箱连续梁公路桥合龙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吴勇、jvzquC41etkt0~xvd0kew7hp1u€ey8x|fyekum|1czyc1}riezet|m|1luykisleuaznil}1hfidek:4;6h:6?gedgg19k=3h2=54@
6.专用汽车——冯晋祥本书是全国车辆工程学科组组织编写的一本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规划教材。 本书包括专用汽车结构及参数、专用汽车部分总成及装置、专用汽车液压传动装置、自卸汽车、汽车列车、罐式汽车、厢式汽车,混凝土专用汽车、起重举升汽车、集装箱及集装箱运输车、特种结构汽车等十二章内容,力求阐明专用汽车有别于普通汽车规律性的jvzq<84yyy4doyjfw0ipo8gqqmy0dxtm17>69@3jvo
7.周淑春6.煤矿地面工业环境皮带廊主体结构损伤劣化机理及治理技术[J].中国科技论文, 2012, 7(5):P.353-357. 7.CFRP加固中(重)度劣化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1):62-69.(EI收录) 二、专著教材 1.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12. jvzquC41ecif0lzov0kew7hp1ktgq86423527:;30jzn
8.土木工程与建筑工程区别大全11篇1.教材选择。 目前关于土木工程概论的教材颇多,每本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侧重点。教材的选择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选择适合的教材。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此时学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因此,选择的教材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7672?3jvor
9.土木工程系论文范文(2)力学课程系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3)结构课程系列:工程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特种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工程。(4)施工课程系列: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47;937mvon
10.哈尔滨理工大学信息中心工作总结13篇(全文)(2)新材料方面。重点研究开发高纯、高强、高韧、耐腐蚀铝合金板材制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铝钢复合板轧制/扩散复合连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基体树脂、特种结构胶粘剂及耐磨、耐腐、耐高温涂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及焊接;石墨烯等新型功能材料;高纯度多晶硅材料;金属可塑材料等技术。 (3)装备制造方面。重点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q3ou7s70jvsm
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http://www.cugbonline.cn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涉及采用工程材料如土、石、砖、木、混凝土和各种金属等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涵、隧洞、河道、港口、特种结构和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宽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业适应面广,毕业生可jvzquC41jr4ccriclqh/exr1ctzjeuj/5;?79@=0jvsm
12.土木工程专业范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2334ivvq
13.工程施工组织总结赏析八篇(3)重视工程施工部署,根据当前管理特点及分包情况、多部门责任划分、分层管理、机械设备租赁、特种结构施工委托、各阶段的现场组织、穿插施工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的部署。细致的做好各项部署才能更好的分工参与行动,共同来实现组织设计中所制定的统一计划目标【7】。jvzq<84dlly/hjgkcq4dqv4jcq}fp86:97:/j}rn
14.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导师介绍:易伟建[179]康光宗,易伟建,刘健行.钢筋混凝土水池裂缝宽度计算与控制研究[J].特种结构,1998,(2). [180]曾亚,易伟建,沈蒲生.混凝土路面板模型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5). [181]易伟建,郭国会.神经网络在梁的边界条件识别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jvzquC41{|4lcx~cp0ipo8mpw1jbq|mk17;5cn;9e:>53k3jvor
15.建筑工程与土木工程的区别精品(七篇)新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出现了较大变化。一是内容有较大的包容性,在原来建筑材料基础上增加了沥青混合料、高分子材料、纤维增强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功能材料有较大扩展;二是内容出现了层次性,有高等学校教学版、有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版;三是内容体系出现了不同的组织方式,有按递进式组织顺序,如材料基础基体材料结构jvzquC41yy}/jjtvqwmbq7hqo1nbq€jp168::?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