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

1、楼梯的形式:(1)直跑楼梯(2)平行双跑楼梯(3)三跑楼梯。此外还有折形、弧形、螺旋形等。

2、楼梯的宽度;一般,供单股人流行走的楼梯段宽度应不小于850mm,双股人流为1100~1200mm。

二、电梯

电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一下几点要求:(1)电梯间应布置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如门厅、出入口等,位置要明显,电梯前面应有足够的等候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堵塞。(2)按防火规范的要求,设计电梯时应该配置辅助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布置时可将两者靠近以便灵活使用,并有利于安全疏散。(3)电梯井道无天然采光要求,布置较为灵活,通常主要考虑人流交通方便、通畅。电梯等候厅有雨人流集中,最好有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

三、平面组合形式

1、走道式组合:以走廊的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的组合方式,房间的相互联系个房屋的内外联系主要通过走廊。特点:既能使各个房间不被穿越,保证各使用空间互不干扰,同时又能通过走道把各使用空间连成一体,可较好地满足各个房间单独使用的要求。应用范围:常用于单个房间面积不大,同类房间多次重复的平面组合。广泛用于一般性的民用建筑,如学校、宿舍、医院、旅馆等。

2、套间式组合:房间之间直接相通,把各使用空间直接地衔接在一起而形成整体的组合方式。特点:房间之间的联系最为简捷,把房屋的交通联系空间和房间的使用空间组合起来。应用范围: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使用房间不需要单独分割的情况。如展览馆、火车站、浴室等建筑。

3、大厅式组合

四、总平面设计

1、总平面设计的原则:(1)布置紧凑,节约用地(2)利用地形、地貌,讲究经济效益(3)力气偶提高总平面布置的环境质量(4)合理组织交通、道路流线,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5)管线综合布置合理(6)经济合理地进行竖向布置

2、日照间距:设计时,必须在建筑物之间流出一定的距离,以保证阳光不受遮挡,而能直接射到室内。这个间距就是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须具备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L=H/tanh  L——建筑物间距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m)h——当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

五、基地的地形条件

1、建筑物平行于等高线的布置(1)当基地坡度小于25%时,房间可以平行于等高线布置。这样的布置通往房屋的道路个入口的台阶容易解决,房屋建造的土方量和基础造价都较省。(2)当房屋建造在10%左右的缓坡上时,可采用提高勒脚的方法,使房屋的权后勒脚调整到同一标高;或采用筑台的方法,平整房屋所在的基地;当坡度在25%以上,根据基地朝向等条件,仍然需要房屋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时,这样房屋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应适当调整,宜采用沿进深方向横向错层的布置方式比较合理,这样的布置方式节省土方和基础工程量。结合基地的地形相道分布,房屋的入口也有可能分层设置,对楼层的上下较方便。

2、建筑物垂直或斜交于等高线的布置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一、通风方式对剖面形状的影响P94图1.13

二、房间的净高与层高: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室内最小净高应使使用的人举手不接触到顶棚为宜,为此,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0m。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1)人的数量和活动范围对房间净高的影响。卧室长取2.8~3.00m,但不应小于2.4m,教室一般常取3.30~3.60m。(2)室内家具设备对房间净高的影响。学生宿舍,通常设有双层床,层高不宜小于3.25m,演播室的净高不应小于4.5m。

三、建筑空间的剖面组合

1、建筑空间的剖面组合类型:重复空间组合,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错层式空间组合(了解),台阶式空间组合。

第四章: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

一、建筑的美学观念

1、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变化、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一、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一幢民用或工业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及地坪层、楼梯、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1、基础  基础位于建筑物的最下部,是房屋底部与地基直接接触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房屋上部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它下面的土层——地基。

2、墙或柱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围护和分割构件。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

3、楼地层  是楼板层和地坪层的总称。楼板层是楼房建筑水平方向的承重和分割构件,地坪层是底层房间与土壤相接触的构建。

4、楼梯  是楼房建筑中的垂直交通设施,供平时上下楼层和火灾、地震等事故状态时紧急疏散之用。

5、屋顶  屋顶位于建筑物的最上部,是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构件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功能层、结构层、顶棚层组成。

6、门窗  属于非承重构件,门,主要供人们内外交通及搬运家具设备之用,遇有非常灾害时工人紧急疏散之用,同时还兼有采光、通风、分割房间和围护作用。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

二、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理解)

1、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1)外力作用的影响:地震(2)自然气候的影响(3)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2、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3、经济条件的影响

第六章:墙体与基础

一、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墙体类型:(1)按位置分类: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外墙内墙。按布置方向不同分为纵墙和横墙。沿间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称为纵墙,也称山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称为横墙。根据墙体与门窗的关系,窗与窗、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下部的墙称为窗下墙,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2)按受力情况: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非承重墙在砖混结构中可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重量,并传给基础。隔墙把自重传给楼板层或附加的小梁。非承重墙在框架结构中可分为填充墙和幕墙。填充墙是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当墙体悬挂于框架梁柱的外侧起围护作用时称幕墙。幕墙的自重由其连接固定部位的梁柱承担。

2、墙体设计要求:墙体结构及抗震要求:(1)强度要求  墙的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与所采用的材料、材料强度等级、墙体的厚度、构造方式有关。(2)刚度要求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厚度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可采用限制墙体高度比、增加墙厚、提高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等办法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3)抗震缝设置要求

3、墙体承重方案:墙体有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内框架承重。(1)横墙承重  承重墙体主要为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社等。(2)纵墙承重  主要由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纵墙承受楼板与屋面荷载。次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办公楼、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等。(3)纵横墙承重  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次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适用于房间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幼儿园等。(4)内框架承重  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承重,房屋的刚度主要由内框架保证。这种方案适用于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商店、餐厅等。

二、块材墙体

1、墙体材料  块材墙体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的规律一块块且筑而成的砌体。(1)常用材料:a)砖 从材料上分有粘土砖、灰砂砖、炉渣砖等;从外形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b)砌块

2、黏结材料  砂浆是砌体的粘结材料,它将砖块胶结称为整体,并将砖块之间的空隙填平、密实,以使墙体传力均匀。常用的砌筑砂浆是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三种,主要材料是水泥、砂、石灰膏及外掺料。优缺点(了解):采用水泥和黄沙配合的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好;在水泥砂浆中加入石灰膏拌和而成的混合砂浆强度高、和易行和保水性较好;石灰砂浆强度和防潮性均较差,但易和性好,仅用于强度要求低的砌体。

6.2.2   墙体构造

6.2.2.1  砖墙构造

(1)砖墙构造

1)墙厚    砖墙的厚度习惯上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如半砖墙、一砖墙、一砖半墙等。

砖墙断面

尺寸组成

115

115+53+10

115*2+10

115*3+20

115*4+30

构造尺寸

115

178

240

365

490

标志尺寸

120

180

240

370

490

工程称谓

一二墙

一八墙

二四墙

三七墙

四九墙

习惯称谓

半砖墙

3/4砖墙

一砖墙

一砖半墙

两砖墙

(2)砖墙的组砌  组砌是指砖块在砌体中的排列方式。通缝处理:组砌时应保证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避免竖向通缝。

6.2.3   门窗洞口构造

6.2.3.1    门窗过梁

过梁是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的砌体和楼板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墙体的承重构件。

(1)钢筋混凝土过梁   过梁宽度一般同墙厚,过梁在洞口两侧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240mm。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直径为6mm,间距小于120mm。钢筋伸入洞口两侧墙内长度应不小于240mm,并设90度直弯钩埋在墙体的竖缝内。    钢筋砖过梁净跨宜小于或等于1.5m,不应超过2m,多用于清水墙门窗洞口上。

6.2.4          墙脚构造

墙脚是指室内陆面以下,基础以上的墙段,其中外墙的墙脚称为勒脚,勒脚一般为450mm~600mm.

勒脚处外墙面处理

1)  勒脚表面抹灰

2)  勒脚贴面

3)  勒脚用坚固材料

6.2.4.1     墙脚处防潮处理

按防潮层所用材料的不同,一般有以下三种做法:第一,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20~25mm厚1:2水泥砂浆,掺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配制成的防水砂浆;第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水性能好;第三,油毡防潮层,该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油毡日久易老化,同时由于油毡使墙体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6.2.5.2散水

散水是沿建筑物外墙设置的倾斜坡度,坡度一般为3%~5%。散水宽度一般为600mm~1000mm。

墙身加固措施

6.2.4.2     增加壁柱和门垛

6.2.4.3     设置圈梁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设置在屋盖及楼盖外。三层以下的建筑,一般设一道圈梁,四层以上的建筑根据横墙数量及地基情况隔一层或两层设一道圈梁。在抗震设防区,按照不同的设防等级设置圈梁。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6.2.4.4     设置构造柱

设置构造柱也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层砖房屋构造柱的设置部位为外墙四角、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及楼梯、电梯间四角等。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

构造柱与普中柱的区别

6.2.5          墙体变形缝构造

6.2.5.1     变形缝的位置

变形缝按其作用不同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6.3墙面装修

墙面装修按其所处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外墙面装修和内墙面装修两大类,按材料及施工方式的不同,外墙面装修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和涂料类;内墙面则可分为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和裱糊等。

6.3.1              抹灰类墙面装修

抹灰的组成

抹灰由底层、中层和面层三个层次组成。

底层抹灰的作用是与基层黏结和初步找平,又叫刮糙,厚度为5~15mm。

中层抹灰主要起找平作用。

面层抹灰又称罩面,主要起装修作用,厚度为2~5mm。

护角处理 图6-29

轻骨架隔墙

1 骨架   骨架有木骨架、轻钢骨架、石膏骨架、石棉水泥骨架、铝合金骨架等。

幕墙   用螺栓通过角钢把幕墙材料悬吊挂于主体结构上,形成悬吊挂墙,故称幕墙。

按使用材料不同,分为玻璃幕墙、金属板材幕墙、石材板幕墙、彩色混凝土挂板幕墙等。

玻璃幕墙分为明框式玻璃幕墙、隐框式和半隐框式玻璃幕墙、全玻璃式幕墙、点玻璃式幕墙。

6.6基础和地下室

基础是建筑物底面以下的承重构件。

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由基础传下的荷载的土层。

基础的类型

按基础所采用的材料的受力情况分类

1) 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抗压强度高,但抗拉、抗剪强度低。砖基础的刚性角控制在26~35度之间。素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宜控制在45度以内。

2) 柔性基础 如果在混凝土基础底部配以钢筋,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弯矩,基础就可以不受刚性角限制。不受刚性角限制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按基础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

6.6.4地下室的防潮防水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时,地下水就不会直接侵入室内,地下室外墙和地坪仅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这时地下室只需做防潮处理。地下室防潮是用于组织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地面水下渗而形成的无水压沿毛细管对地下室外墙的渗透。防潮层宜做在墙身外侧面,可以采用在普通水泥砂浆外加防水涂料层的做法。地下室防水,为满足结构和防水的需要,建筑物地下室的地坪与墙体一般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通过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以提高其自身的防水性能,常称为混凝土自防水,采用防水材料来隔离地下水,常称为防水材料防水。防水材料可分为卷材防水、涂料防水、砂浆防水等。

人工降、排水可分为外排水法和内排水法两种。

第七章           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

楼梯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楼梯段(跑)、楼梯平台和栏杆扶手(栏板)。

楼梯段:设有踏步以供层间上下行走的通道段落,称楼梯段(梯段)。一个梯段又称为一跑。楼梯段上的踏步供行走时踏脚的水平部分称为踏面;形成踏步高差的垂直部分称为踢面。楼梯的坡度由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形成。

楼梯平台(休息平台):楼梯平台是指连接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与楼层标高一致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或称为正平台,介于两楼层之间的平台称为休息平台或半平台。

楼梯的类型:直行楼梯,折角楼梯,折返楼梯,三折跑楼梯,剪刀式楼梯,弧形楼梯,螺旋楼梯。

剪刀式楼梯又称桥式楼梯,由一对方向相反、楼梯平台共用的双跑直行梯段组成。

楼梯的宽度

楼梯梯段净宽度:指墙边到扶手中心线或两扶手中心线的距离。按通行人数考虑时,每股人流所需梯段宽度为550+(0~150mm)。按消防要求考虑时,每个楼梯段必须保证两人同时上下,即最小宽度为(1100~1400mm)。室外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为900mm。多层住宅楼梯段最小宽度为1000mm。

平台净宽度:休息平台的净宽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梯段的净宽度,住宅楼梯平台的净宽度不得小于1200mm。通往楼梯间的房门到踏步的距离应取门扇宽再加400~600mm作为通行距离。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

楼梯类型

最小宽度

最大宽度

住宅共用楼梯

0.26

0.175

幼儿园、小学校楼梯

0.26

0.15

电影院、剧场、体育场、商场、医院、旅馆和大中学校楼梯

0.28

0.16

其他建筑楼梯

0.26

0.17

专用疏散楼梯

0.25

0.18

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

0.22

0.20

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离内侧扶手中心0.25m处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

栏杆、扶手的高度  扶手高度是指自踏步前缘线至扶手顶面的垂直距离。一般扶手高度为900mm。室外楼梯,特别是消防楼梯的扶手高度应不小于1100mm。楼梯顶层水平扶手及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500mm长时,其高度必须不低于1050m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等使用对象主要为儿童的建筑物中,需在600mm左右的高度再设置一道扶手。对于养老建筑以及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的场所,楼梯扶手的高度应为85mm,而且也应在650mm的高度处再安装一道扶手,扶手的断面还应方便抓握。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10mm,并不得做便于攀爬的横向花格、花饰。

楼梯净空高度  楼梯净空高度指平台下或梯段下通行人或物件时需要的竖向净空高度。平台下净空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000mm,梯段下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若平台下净高不满足要求,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

1在底层设计成“长短跑”梯段。

2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使其低于底层室内陆坪标高0.000,以满足净空高度3要求。

4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在采取长短跑梯段的同时,又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

5底层用直行单跑或直行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

楼梯设计尺寸计算

1根据层高H和初选的踏步高度h定每层踏步数目N,N=H/h。N宜为偶数。

2根据踏步数N和初选的踏步宽度b确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L=(0.5N-1)*b。

3确定是否设梯井。供少年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宽不应大于120mm,保证安全。

4根据楼梯间开间净宽A和梯井宽C确定梯段宽度a,a=(A-C)/ 2.检验其通行能力是否满足紧急疏散时人流股数要求。

5根据初选的中间平台宽度D1D1>=a)和楼层平台宽D2(D2>a)以及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D1+L+D2=B。若不能满足,则需调整L,必要时,需调整B值。

7.5室外台阶与坡道构造

7.5.1.1台阶的形式与尺度

台阶由踏步和平台组成,有单面踏步式和三面踏步式,踏步数不少于2步,3~8步,平台与室内陆坪有一定高差,一般为40~50mm,且表面应向外倾斜1%~3%坡度,避免雨水流向室内。

7.5.2坡道

坡道的坡度一般在1:8~1:12之间。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当坡度大于1:8时须做防滑处理,一般做锯齿状或做防滑条。

7.6竖向通道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

竖向通道无障碍设计主要是解决残疾人的竖向交通问题。为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轮椅顺利通过,室内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00mm,室外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坡道休息平台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

7.7电梯及自动扶梯

7.7.1电梯

当房间的层数较多(如超过六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底层室内陆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住宅),或在高层建筑中,使用楼梯上下楼需消耗较大的体力,并且需要花很多时间,因此要设置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

7.7.1.2电梯的类型及组成

电梯的类型按其功能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病床电梯和小型杂货物电梯等。(老师说还有消防电梯、观光电梯等)

第八章:楼地层

楼地层是指楼板层和地坪层。楼板层是多层建筑中沿水平方向分割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地坪是建筑物底层与土壤相接触的结构构件。

8.1楼板层

8.1.1楼板层的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满足隔声、防声、防火、热工等方面的要求。(3)满足水平管线的敷设要求。(4)满足建筑经济的要求。

8.1.2楼板层的基本组成:通常由面层、结构层、附加层和顶棚层。如图8.1

8.1.3板缝处理 板的接缝有侧缝和端缝两种,侧缝的形式有V形、U形和凹槽形。为加强楼板的整体性,实现相邻板的共同工作,板的侧缝必须进行处理。板缝小于50mm时,直接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缝密实;若板缝大于或等于50mm时,应在灌缝中配置钢筋;若板缝差在120~200mm之间,或有竖向管道穿过板缝时,应采用局部现浇板带的方法解决。

8.1.4楼面层构造

8.3阳台栏杆高度:一般多层建筑栏杆净高度不小于1.05m,中高层建筑栏杆净高度不小于1.1m。空花栏杆垂直杆件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10mm。

第九章:屋顶

一、屋顶的组成与类型

1、组成:主要由屋面的防水层和支承结构层组成。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不同还可能设有不同形式的顶棚层、保温层、隔热层、隔声层、防火层等。作用:a)抵御风、霜、雨、雪、太阳辐射热和气温变化等的影响。b)承受作用于屋顶上的各种活载荷和屋顶自重等。

2、类型: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坡屋顶、平屋顶和其他形式的屋顶三大类。a)坡屋顶  通常指屋面坡度大于10%的屋顶,坡度范围常在10%~60%之间。b)平屋顶  通常是指屋面坡度小于10%的屋顶,常用坡度为2%~3%。

二、屋顶的设计要求

1、强度和刚度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支承自重和作用于屋顶上的各种活荷载,同时,对房屋上部起水平支撑作用。

2、防水排水要求:屋顶防水排水是屋顶构造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在屋顶的构造设计中,主要是依靠“阻”和“导”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排水要求。所谓“阻”,是指利用覆盖在屋面的防水材料来阻止雨水渗透屋面;所谓“导”,是指利用屋面的坡度将雨水有组织地排出屋面。

3、保温隔热要求: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屋顶构造设计应主要满足冬季保温的要求,尽量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在温暖和炎热地区,屋顶构造设计应主要满足夏季隔热要求,避免室外高温及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室内生活和工作的不利影响。

4、建筑造型要求:屋顶的形态对建筑的整体造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屋顶的设计时必须兼顾功能与形式。

三、平屋顶坡度的形成方式

平屋顶坡度形成方式通常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

1、材料找坡  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形成,一般用于坡向长度较小的平屋面。为了减轻屋面自重,应选用轻质材料找坡,如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有时采用保温兼作找坡层。平屋顶采用材料找坡的屋面,屋面坡度宜为2%左右,找坡层的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材料找坡的室内顶棚面平整,空间完整,便于直接利用,但找坡材料加大了屋面的荷载。

2、结构找坡  又称搁置坡度或撑坡,是将屋面板搁置在带有坡度的承重墙、屋面梁或屋架上而形成屋面坡度的一种做法。此法结构简单,造价经济,不增加荷载,但顶棚呈倾斜状。

四、屋顶排水方式

屋顶的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类。无组织排水又称自由落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挑出外墙的檐口自由落下的一种排水方式。无组织排水落下的雨水会溅湿勒脚,有风时雨水可能冲刷墙面。一般适用于低层建筑及少雨地区。有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有组织地排至室外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

五、屋顶排水组织设计  如图9.8(b)

六、柔性防水屋面构造  如图9.12

1、卷材防水屋面泛水构造

泛水构造是指屋面与垂直墙面交界处的防水处理。泛水构造的要点及做法为:a)将屋面的卷材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泛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b)在屋面与垂直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c)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

七、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1、刚性防水原理: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细石混凝土作为防水层的屋面,因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抗拉强度低,故称之为刚性防水面。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易开裂,对气温变化和屋面基层变形的适应性较差。

3、泛水构造:刚性防水屋面的泛水构造要点与卷材屋面相同之处是泛水应有足够的高度,一般不小于250mm,泛水应嵌入立墙上的凹槽内并用压条及水泥钉固定;不同之处是刚性防水层与屋面突出物(女儿墙、烟囱等)间须分格缝,另铺贴附加卷材盖缝形成泛水。a)女儿墙泛水b)变形缝泛水:变形缝分为高低屋面变形缝和横向变形缝两种情况。c)管道出屋面构造

八、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屋顶中按照结构层、防水层和保温层所处地位不同,可归纳为防水层直接设在保温层上面的屋面和保温层在防水层上面的保温屋面两种保温体系。

1、防水层直接设置在保温层上面的屋面:该报文体系从上到下的构造层次为防水层、保温层、结构层,其多用于平屋顶的保温。

2、保温层在防水层上面的保温层面:其构造层次为保温层、防水层、结构层,如图9.51

3、屋顶隔热降温原理(了解):a)实体材料的隔热屋面:利用实体材料的蓄热改组及热稳定性、传导过程中的时间延迟、材料中热量的散发等性能,尽可能可以使实体材料的隔热屋顶在太阳辐射下,内表面温度比外表面温度有一定的降低。(晚间使用的房子不可以采用实体材料隔热层)。目前为减少直接作用于屋顶表面的太阳辐射热量,屋顶隔热降温所采用的主要构造做法有:屋顶间层通风隔热、屋顶反射阳光隔热、屋顶蓄水隔热与屋顶植被隔热。

第十章:门与窗

一、门框安装:门框安装根据施工方式分为后塞口和先立口两种。

1、塞口  又称塞樘自,是在墙砌好厚再安装门框。采用此法,门框宽度应比洞口宽度小20~30mm,门框高度应比洞口高度校10~20mm,门洞两侧砖墙上每隔500~600nn预埋木砖或预留缺口,一边用圆钉或水泥砂浆将门框固定。框与墙间的缝隙需用沥青麻丝嵌填。

2、立口  又称立樘子,在砌墙前即用支撑先立门框然后砌墙。框与墙结合紧密,但是立樘与砌墙工序交叉,施工不便。

THE END
0.下列各项属于刚性基础的有()造价工程师题库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刚性基础的有()。 A 、砖基础 B 、三合土基础 C 、混凝土基础 D 、钢筋混凝土基础 E 、毛石混凝土基础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B,C,E】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其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刚性基础包括:砖基础、灰土基础、三jvzquC41yy}/dt|0ep5uktz188>2s7mvon
1.建筑基础类型二、非刚性基础 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B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混凝土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很不经济。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受拉应力,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宽度不受刚性角的限制,故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88:6898
2.离心风机的基础怎么做?施工与检验要求  刚性基础就是在离心风机及所有的驱动器部件底下浇灌钢筋滚凝土。一般来说,当基础的重量在风机及所有驱动器部件重量的五倍之上时,能起到惰性块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基础,但要求:   (1)基础层必须逐渐变大,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沉陷。   (2)基础的顶部必须比离心风机的底部轮廓宽出150~180mm,边缘做成jvzquC41yy}/v{nvwthp/ofp0eun1}1554ivvq
3.2021年一级造价师《土建工程》考点识记(12)②地基是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基础类型 ①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②按构造的方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2008考基础按构造方式的分类) jvzquC41o0nry3eqo5og€x14282/B4385796;;499;897mvon
4.刚性角的概念、直立层、塌落层、板桩墙计算土压力的确定知识点1、刚性角的概念、直立层、塌落层、板桩墙计算土压力的确定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土压力计算模式、土压力的实际分布第一章名词解释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应力与应变不能忽略的土层。(有一定深度和范围)基础:埋入土层一定深度并将荷载传给地基的建筑物下部结构。持力层 :直接支撑建筑物基础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部的jvzquC41yy}/tnstgpjpe7hqo1vbrnw143;26>85:0nuou
5.武汉:强化刚性约束夯实基础工作中央保密委员会 武汉市 涉密人员 保密检查 保密工作 刚性约束 保密宣传教育 夯实基础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NIc7243622:90jvs
6.博弈的构成要素范文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2;9/j}rn
7.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8. 根据基础的受力条件,我们可以把砼基础称为(刚性基础),而把钢筋砼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9. 桩按设置效应通常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及(挤土)桩三种。 1. 确定基础埋深需要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及(地基冻融条件)等方面因素。 4.jvzquC41o0ui3950eqs0cqxtuv5b1;5392:04?;559e30qyon
8.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宝典].ppt第二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二、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类型 按基础的结构形式分类 单独基础 条形基础 交叉梁基础 筏式基础 地下室筏型基础示意图 A:单独刚性基础: 倒置的两边外伸的悬臂梁; 在靠近柱边或断面高度突变处容易产生弯折破坏;基础具有一定的高度,使弯折点产生的拉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 刚性角: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14=4:28917;6272632><0ujzn
9.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明确空间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于保持空间的管控刚性与弹性平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体现“国家要求”和瞄准“落地需求”,实现在保护中孕育新机、在发展中守住底线,具有基础性意义。尤其需要明确国家宏观尺度下,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及国家重要战略区域管控的最小单元,明确哪些是尺度上移问题,哪些是jvzq<84yyy4{l‚uz|z4dqv4e14634653/3806B;4944tj}rn
10.()基础是指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搜索 单项选择题 ( )基础是指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的基础 A、柔性 B、刚性 C、中性 D、强性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gcljfe2l:4k9c28hd;Bj9f;7f2kg6:f
11.基础知识振动控制内容简介理论科普振动结构基础如果基础垫子和墩子的变形相对于土壤基础界面的变形不微不足道,可以认为基础是刚性的。结构化动态系统的主要弹性元件是土壤,水泥基础只作为质量参与;动态响应类似于一个刚性体。基础的主要固有频率与刚性体的平移或摇动相关。刚性基础除了刚性体振型之外,可能有弹性固有频率振型,但是这些固有频率远大于大多数大型机械设备jvzq<84yyy4gcwl|jgtyk~}kw0ipo8uquv528==647
12.一级造价《土建计量》,民用建筑基础墙的构造详解一级造价工程师建筑物由基础、墙或柱、楼板与地面、楼梯、屋顶和门窗等部分组成。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散水、勒脚、防潮层等。 (一)基础 1.基础类型(2008) 按材料及受力特点 刚性基础(2013) 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它们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 jvzquC41yy}/4<80eqs0|jtlkc5ulph1zwkcc87243661;>2;2:3;;<94: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