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规范

11.1.1 本章规定一般用于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由混凝土翼板与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成的组合梁。 组合梁的翼板可用现浇混凝土板,亦可用混凝土叠合板或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其中混凝土板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进行设计。 11.1.2 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be(图11.1.2)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b0——板托顶部的宽度;当板托倾角a<45°时,应按a=45°计算板托顶部的宽度;当无板托时,则取钢粱上翼缘的宽度; b1、b2——梁外侧和内侧的翼板计算宽度,各取梁跨度,l的1/6和翼板厚度hc1的6倍中的较小值。此外,b1尚不应超过翼板实际外伸宽度s1;b2不应超过相邻钢梁上翼缘或板托间净距s0的1/2。当为中间梁时,公式(11.1.2)中的b1等于b2。

图11.1.2 混凝土翼板的计算宽度

图11.1.2中,hc1为混凝土翼板的厚度,当采用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时,翼板厚度hc1等于组合板的总厚度减去压型钢板的肋高,但在计算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时,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翼板厚度hc1可取有肋处板的总厚度;hc2为板托高度,当无板托时,hc2=0。 11.1.3 组合梁(含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和钢梁与组合板构成的组合梁)的挠度应按弹性方法进行计算,并应按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考虑混凝土翼板和钢梁之间的滑移效应对组合梁的抗弯刚度进行折减。 对于连续组合梁,在距中间支座两侧各0.15l(l为梁的跨度)范围内,不计受拉区混凝土对刚度的影响,但应计入翼板有效宽度be范围内配置的纵向钢筋的作用,其余区段仍取折减刚度,除按此验算其挠度外,尚应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验算负弯矩区段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ωmax。 在组合梁的强度、挠度和裂缝计算中,可不考虑板托截面。 组合梁尚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翼板的纵向抗剪验算。 11.1.4 组合梁施工时,若钢梁下无临时支承,则混凝土硬结前的材料重量和施工荷载应由钢梁承受,钢梁应按本规范第3章和第4章规定计算其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施工完成后的使用阶段,组合梁承受的续加荷载产生的变形应与施工阶段钢梁的变形相叠加。 11.1.5 在强度和变形满足的条件下,组合梁交界面上抗剪连接件的纵向水平抗剪能力不能保证最大正弯矩截面上抗弯承载力充分发挥时,可以按照部分抗剪连接进行设计。用压型钢板做混凝土底模的组合梁,亦宜按照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设计。部分抗剪连接限用于跨度不超过20m的等截面组合梁。 11.1.6 按本章规定考虑全截面塑性发展进行组合梁的强度计算时,钢梁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f 应按本规范第3.4.1和3.4.2条的规定采用,当组成板件的厚度不同时,可统一取用较厚板件的强度设计值。组合梁负弯矩区段所配负弯矩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连续组合梁采用弹性分析计算内力时,考虑塑性发展的内力调幅系数不宜超过15%。 组合梁中钢梁的受压区,其板件的宽厚比应满足本规范第9章第9.1.4条的要求。

条文说明

11.1 一般规定 11.1.1 考虑目前国内对组合梁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资料有限,本章的条文是针对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一般简支组合梁及连续组合梁而确定的。其承载能力可采用塑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钢梁中受压板件的宽厚比不符合塑性设计要求的组合梁,则应采用弹性分析法计算。对于处于高温或露天条件的组合梁,除应满足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专门规范的要求。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可用现浇混凝土板或混凝土叠合板,或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混凝土叠合板翼板由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成,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设计,在混凝土预制板表面采取拉毛及设置抗剪钢筋等措施,以保证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形成整体。 11.1.2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可以带板托,也可以不带板托。一般而言,不带板托的组合梁施工方便,带板托的组合梁材料较省,但板托构造复杂。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系按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采用的。但规范公式(11.1.2)中的b2值,世界各国(地区)的规范取值不一致。如美国AISC b2≤0.1l(一侧有翼板);英国水泥及混凝土协会b2≤0.1le—0.5b0(集中荷载作用);日本AIJ b2=0.2l(简支组合梁);即b2取值与梁跨度间的关系相差较大。同时与板厚有关与否也不尽统一。 在计算混凝土翼板有效宽度时关于板厚的取值问题,原规范的规定是针对现浇混凝土而言的。对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当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后,可取为预制板加现浇层的厚度;对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若用薄弱截面的厚度将过于保守,参照试验结果和美国资料,可采用有肋处板的总厚度。 严格说来,楼盖边部无翼板时,其内侧的b2应小于中部两侧有翼板的b2,集中荷载作用时的b2值应小于均布荷载作用时的b2值,连续梁的b2值应小于简支梁的该值。 11.1.3 组合梁的变形计算可按弹性理论进行,原因是在荷载的标准组合作用下产生的截面弯矩小于组合梁在弹性阶段的极限弯矩,即此时的组合梁在正常使用阶段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其具体计算方法是假定钢和混凝土都是理想的弹塑性体,而将混凝土翼板的有效截面除以钢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αE(当考虑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徐变影响时,此比值应为2αE)换算为钢截面(为使混凝土翼板的形心位置不变,将翼板的有效宽度除以αE或2αE即可),再求出整个梁截面的换算截面刚度EIeq来计算组合梁的挠度。分析还表明,由混凝土翼板与钢梁间相对滑移引起的附加挠度在10%~15%以下,国内的一些试验结果约为9%,原规范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但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栓钉等柔性连接件(特别是部分抗剪连接件时)该滑移效应对挠度的影响不能忽视,否则将偏于不安全。因此,这次修订时就规定要对换算截面刚度进行折减。 对连续组合梁,因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开裂后退出工作,所以实际上是变截面梁。故欧洲规范ECCS规定:在中间支座两侧各0.15l(l为一个跨间的跨度)的范围内确定梁的截面刚度时,不考虑混凝土翼板而只计入在翼板有效宽度be范围内负弯矩钢筋截面对截面刚度的影响,在其余区段不应取组合梁的换算截面刚度而应取其折减刚度,按变截面梁来计算其变形,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连续组合梁除需验算变形外,还应验算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的裂缝宽度。因为负弯矩区混凝土翼板的工作性能很接近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因此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按轴心受拉构件来验算混凝土翼板最大裂缝宽度wmax,其值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所规定的限值。在验算混凝土裂缝时,可仅按荷载的标准组合进行计算,因为在荷载标准组合下计算裂缝的公式中已考虑了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 因为板托对组合梁的强度、变形和裂缝宽度的影响很小,故可不考虑其作用。 11.1.4 组合梁的受力状态与施工条件有关。对于施工时钢梁下无临时支承的组合梁,应分两个阶段进行计算: 第一阶段在混凝土翼板强度达到75%以前,组合梁的自重以及作用在其上的全部施工荷载由钢梁单独承受,此时按一般钢梁计算其强度、挠度和稳定性,但按弹性计算的钢梁强度和梁的挠度均应留有余地。梁的跨中挠度除满足本规范附录A的要求外,尚不应超过25mm,以防止梁下凹段增加混凝土的用量和自重。 第二阶段当混凝土翼板的强度达到75%以后所增加的荷载全部由组合梁承受。在验算组合梁的挠度以及按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组合梁的强度时,应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计算所得的挠度或应力相叠加。在第二阶段计算中,可不考虑钢梁的整体稳定性。而组合梁按塑性分析法计算强度时,则不考虑应力叠加,可不分阶段按照组合梁一次承受全部荷载进行计算。 如果施工阶段梁下设有临时支承,则应按实际支承情况验算钢梁的强度、稳定及变形,并且在计算使用阶段组合梁承受的续加荷载产生的变形时,应把临时支承点的反力反向作为续加荷载。如果组合梁的设计是变形控制时,可考虑将钢梁起拱等措施。不论是弹性分析或塑性分析有无临时支承对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均无影响,故在计算极限抗弯承载力时,可以不分施工阶段,按组合梁一次承受全部荷载进行计算。 11.1.5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是指配置的抗剪连接件数量少于完全抗剪连接所需要的抗剪连接件数量,如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等,此时应按照部分抗剪连接计算其抗弯承载力。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在承载力和变形都能满足要求时,采用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是可行的。由于梁的跨度愈大对连接件柔性性能要求愈高,所以用这种方法设计的组合梁其跨度不宜超过20m。 11.1.6 组合梁按截面进入全塑性计算抗弯强度时,GBJ 17-88根据原第九章“塑性设计”的规定,将钢梁材料的强度设计值f乘以折减系数0.9。本规范已取消此规定,故本章规定“钢梁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应按本规范第3.4.1条和3.4.2条的规定采用”,即不乘折减系数0.9。 尽管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是混凝土受拉而钢梁受压,但组合梁具有较好的内力重分布性能,故仍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负弯矩区可以利用负钢筋和钢梁共同抵抗弯矩,通过弯矩调幅后可使连续组合梁的结构高度进一步减小。试验证明,弯矩调幅系数取15%是可行的。

注册消防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共收录117.93万道题已有25.02万小伙伴参与做题

消防报考条件一键查询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介绍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下载希赛网APP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0.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钢管混凝土柱,十字型、H型、箱型、组合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小管径薄壁(<16mm)钢管混凝土柱,组合钢板剪力墙,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箱型、H型钢骨梁,型钢组合粱等。钢管混凝土可显著减小柱的截面尺寸,提高承载力;型钢混凝土柱承载能力高,刚度大且抗震性能好;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具有承jvzquC41yy}/lrfpujk:;7hqo1pjcwcq1€jnrfq1{g29:63888957xjvor
1.05SG522钢与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结构构造设计资料爱给网提供海量的设计资料资源素材免费下载, 本次作品为05SG522钢与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结构构造, 本站编号48586025, 该设计资料素材大小为2m, 该素材已被下载:35次, 更多精彩设计资料素材,尽在爱给网。 08CJ17 快速软帘卷门 透明分节门 滑升门 卷帘门 工程施工标准图集资料2 334套 96S406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 工程施工标准图集资jvzquC41yy}/crlgk0ipo8nvgo517|l744ehcwla{w4ivvq
2.05SG522钢与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结构构造(建筑标准图集)—结构12SG535-实腹钢梁混凝土柱11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8SG311-2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08SG115-1钢结构施工图参数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5SG522钢与混凝土组合楼(屋)盖结构构造 当当自营 商品详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9<656?90qyon
3.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计算20220705000510.doc计算方法 2.1 规范标准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11章《钢与混凝土组合梁》针对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一般简支组合梁及连续组合梁而确定,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组合梁,则应采用弹性分析法计算。《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第4.1.1条也规定:结构构件的内力应按弹性受力阶段确定。尽管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82>4732913;6442655970ujzn
4.装配式钢桁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行为与计算方法研究学位摘要:装配化和组合结构可谓世界桥梁发展的其中两大趋势,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特大跨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建设基础理论研究”(2013319814040),探索了无需现浇混凝土施工的全装配式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Prefabricated Steel Truss-Concrete Composite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简称“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56=4
5.庄亮东: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报告人简介:庄亮东,博士,清华大学土木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性能桥梁结构体系、装配式结构研发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收录的SCI论文10篇,EI或中文核心期刊jvzquC41yy}/e|zuv0kew7hp1ktgq8622;533<;;0jzn
6.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图纸下载详图图库图纸目录索引: 封面 1. 目录(一) 2. 目录(二) 3. 目录(三) 4. 总说明(一) 5. 总说明(二) 6.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构造要求(一) 7.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构造要求(二) 8. 型钢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构造要求(三) 9jvzquC41yy}/oohcf0ipo8yw|jo0eji1:;803=96686/j}rn
7.什么是型钢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SRC)结构是以型钢为骨架并在型钢周围配置钢筋和浇筑混凝土的埋入式组合结构体系。由于型钢混凝土的内部型钢与外包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优于这两种结构的简单叠加,因此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jvzquC41yy}/lrfiwdgoi7sgv1tfy|44249169<3:3:3:7mvon
8.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构造大样结构图纸做设计 设计师 沐风工具箱 行业资料 悦读 论坛 DIY QQ群 楼面板构造详图 压型钢板支模装配大样 压型钢板构造大样 总图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构造大样 by 猪花花 在线客服 某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构造大样,包括压型钢板支模装配大样、压型钢板构造大样、楼面板构造详图、压型钢板板铺设图等,欢迎下载,供参考jvzquC41o0sgeji0eqs0v~jk1yiq€d6428137mvon
9.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摘要】: 为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的内隔板式节点的抗震性能,本文对3个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恢复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试验结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P[LK7228652950jvs
10.钢管混凝土结构范文在高层建筑中,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很强的相容性,它既可以在混凝土体系中代替部分钢筋混凝土柱,也可以在钢结构体系中代替钢柱。实践证明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不但承载力得以提高,柱的截面尺寸也大大减小,节约材料、减轻自重、缩短工期,而且可以采用大柱网、大空间的框架结构体系,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同时钢管混凝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39>537mvon
11.桥梁工程中装配式组合钢箱梁的应用论文为解决前述束缚现代化交通发展的瓶颈,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桥梁———装配式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并建成了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条工厂内自动化的组合钢箱梁生产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钢箱梁由钢板原材到成品钢箱梁的工厂内自动化生产,同时使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综合造价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持平,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3716;5367?`4;68;9
12.钢混组合梁拼宽既有混凝土梁桥剪力钉受力分析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拓宽工程日渐增多,采用新建混凝土梁拓宽既有混凝土梁的形式最常见。考虑到钢-混组合梁具有自重轻、强度大、吊装安置灵活、便于快速施工等优点,值得作为拓宽结构中的一种比选方案。然而,对于采用钢-混组合结构横向拼宽既有混凝土桥梁,新旧结构刚度差异明显,界面受力也因拓宽影响具有特殊性,但目前对其研究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71348:1:939:=667xjvor
13.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1姚睿;张戎令;郝兆峰;王小平;张学鹏;复式钢-波纹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23年02期 2张耀文;马东磊;王艳超;张魏;赵越;宋灿;配筋钢管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21年S2期 3熊公玉;熊明祥;高强钢丝网片增强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研究[J];广东建材;2019年02期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PI]^3;;>1:95534:/j}r
1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4.3.10 钢柱柱脚应置于混凝土基础上,基础顶面宜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 4.3.11 当腐蚀性等级为强时,重要构件宜选用耐候钢制作。 4.4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4.4.1 在腐蚀环境下,不应采用下列结构: 1 钢与混凝土组合的屋架和吊车梁。 2 以压型钢板为模板兼配筋的混凝土组合结构。 jvzquC41yy}/njshcpmmkjs0eqs0io}s1389
15.完全相同的4个小矩形如图所示放置拱肋采用箱型截面,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钢建造的一种形式的拱桥。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截面挖空率可达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与板拱相比可大量减少圬工体积,减轻重量,节省上下部结构的造价。钢箱形拱外形比较简单,一般采用二片箱形拱肋。 ▲钢筋砼箱形拱桥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64;268ftvkimg8igvcomu86325<15A<
16.新型门式刚架混合结构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pdf文档全文预览卷 期 燕山大学学报 年 月 文章编号:1007-791X (2009) 06-0522-06 新型门式刚架混合结构钢梁与 钢筋混凝土柱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宋晓光 ,郭兵 (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 山东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 摘要:端板螺栓连接钢梁钢筋混凝土柱新型门式刚架混合结构的连接节点作为钢 混组合结构节点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33691@5853863952247137xjvo
17.天津大学报告以典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精细化分析,研究车辆荷载对其重要钢构件和混凝土桥面板的动力冲击效应及其对这些部位疲劳损伤累积的影响,为我国桥梁疲劳设计规范中相关参数的取值提出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疲劳计算参数的修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对我国今后jvzquC41yy}/nƒovw0kew7hp1ktgq86493523::20jzn
18.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规范 2017/1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部分有效 替代GB 50422-2007,与GB 55011-2021配合使用 GB 50574-2010 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2011/6/1 住建部\国家质监检总局 部分有效 与GB 55007-2021配合使用 GB 50901-20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规范 2014/7/1 住建部\国家质监检总局 部分jvzquC41yy}/ewfge0ipo7hp1pkxu88:5;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