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李**(实名认证)
IP属地:辽宁
下载本文档
汽车维修岗位职责与安全操作规程汽车维修工作兼具技术性与风险性,明确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是保障维修质量、预防事故的核心前提。以下从岗位核心职责与安全操作规范两方面,结合行业实践经验展开说明。一、汽车维修岗位职责汽车维修岗位涵盖从车辆接收到交付的全流程工作,不同岗位(如维修技师、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的职责存在侧重,但核心工作逻辑围绕“安全、质量、效率”展开,具体职责如下:(一)车辆接收与故障诊断对接送修客户,详细沟通车辆故障现象、使用习惯、保养记录,初步判断故障范围;检查车辆外观、内饰完整性并记录,避免维修纠纷;运用诊断仪、万用表等工具检测车辆电子系统、机械部件,结合维修手册与经验分析故障根源,制定清晰的维修方案(含维修项目、预计工时、零件需求)。(二)维修作业实施严格遵循维修工艺标准与厂家技术要求,开展发动机、底盘、电器系统等部件的拆装、检修、调试工作;规范使用专用工具(如扭矩扳手、正时工具),确保零件安装精度(如螺栓扭矩、正时相位);维修过程中同步记录关键参数(如故障码、零件磨损量、更换件型号),为后续质量追溯与技术总结提供依据。(三)维修质量管控维修完成后,通过“自检—互检—终检”三级检验:自检确认作业符合工艺要求,互检由同组技师交叉验证,终检结合路试、仪器检测(如四轮定位、制动测试)确保车辆性能达标;对返工车辆分析原因,优化维修方案,避免重复故障;填写《维修竣工单》,清晰记录维修内容、零件信息、测试结果,确保交付车辆“零故障、高可靠性”。(四)设备与工具管理每日班前检查举升机、烤漆房、诊断仪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响、漏电等异常立即报修;定期校准精密工具(如游标卡尺、扭矩扳手),确保测量精度;工具实行“定置管理”,用完归位、分类存放,每周进行防锈、润滑保养,延长工具寿命。(五)客户服务与沟通实时向客户反馈维修进度,对维修中发现的新增故障(如隐蔽性损坏),以图片、视频形式直观说明,征得客户同意后再作业;交付车辆时,向客户讲解维修内容、费用明细,提供保养建议(如下次保养周期、易损件更换预警);建立客户维修档案,定期回访,收集满意度反馈,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六)技术学习与团队协作关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行业动态,参加厂家技术培训、行业研讨会,掌握新车型维修要点;总结维修案例(如特殊故障排查思路、疑难问题解决方案),通过班组会议、内部手册分享经验,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协助学徒或新技师熟悉维修流程、工具使用,传承实操技能。(七)安全与环保作业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后文详述),作业时佩戴防护装备,杜绝“违规省事”操作(如不挂警示牌、超载举升);分类处置危险废物:废机油、防冻液倒入专用收集容器,废电池、旧滤芯移交资质单位回收,禁止随意丢弃或焚烧;保持工位整洁,作业后清理油污、铁屑,归位工具设备,营造安全、环保的作业环境。二、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程汽车维修涉及高压电、易燃物、重型机械等危险源,安全操作是“保命保设备”的底线要求。以下按作业环节梳理核心安全规范:(一)维修前安全准备车辆防护:接车后拉好手刹,在车轮前后放置三角木;关闭点火开关、拔下钥匙,新能源车辆需断开低压蓄电池负极(部分车型需按流程断开高压电),并在驾驶位放置“维修中,禁止启动”警示牌。个人防护:根据作业类型穿戴装备:焊接/打磨时戴防护面罩、防尘口罩;举升/搬运时穿防砸鞋;电气作业戴绝缘手套、护目镜;接触化学品(如电解液、废油)时戴耐酸碱手套。设备检查:启动举升机前检查支撑臂胶垫是否完好、液压油位是否正常;使用千斤顶时,确认地面坚实(可垫厚木板),顶杆对准车辆指定支撑点(参考维修手册)。(二)车辆举升与支撑安全举升机作业:将车辆停在举升机中心位置,四个支撑臂对准车身“举升点”(通常为底盘加强梁),缓慢举升至离地面20厘米时暂停,摇晃车辆确认支撑稳固后,再升至作业高度,必须锁止举升机保险装置。千斤顶支撑:仅用于临时支撑(如换胎),禁止长时间依赖千斤顶作业;支撑后需在车辆下方加安全凳(或木块)二次防护,人员禁止进入车辆下方。(三)电气系统维修安全传统车辆:断开电瓶负极(防止电路短路),维修线束时使用绝缘胶带包裹接头,禁止用金属工具直接触碰裸露导线;检测电路用万用表,严禁“试火法”排查故障。新能源汽车(高压电):维修前必须断开低压蓄电池+高压配电箱,等待高压电容放电(通常需数分钟,按厂家流程操作);作业时使用绝缘工具(如绝缘扳手、钳子),穿绝缘鞋,在高压部件旁悬挂“高压危险”警示牌,禁止单人作业。(四)燃油系统维修安全释放燃油压力:启动车辆后拔下燃油泵继电器(或保险),让发动机自然熄火,待燃油管路压力释放后,再拆卸油管(可垫毛巾防止喷油)。防火防爆:作业区禁止吸烟、动火,远离电焊机、气泵等火源;使用防爆工具(如铜制扳手)拆卸燃油部件,若燃油泄漏,用吸油棉吸附,打开门窗通风,禁止使用电器(如开关灯、打电话)。(五)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焊接前:清理作业区5米内的易燃物(如纸板、油污),用防火布覆盖车身漆面;焊接地线必须就近可靠接地(避免电流通过车身电子元件造成损坏),禁止将地线接在传动轴、油管等运动/易燃部件上。作业中:佩戴防护面罩、焊接手套,保持作业区通风;气焊时检查氧气瓶、乙炔瓶阀门密封性,两瓶间距≥5米,与明火间距≥10米;焊接过程中有人监护,配备干粉灭火器。作业后:关闭气瓶阀门,清理焊渣、火星,确认无残留火源后离开。(六)机械维修安全旋转部件防护:拆装曲轴、皮带轮等旋转件时,用专用工具固定(如正时夹具),禁止用手“试探”间隙或阻止部件转动;发动机启动前,确保皮带、链条附近无工具、衣物。螺栓紧固规范:关键部位螺栓(如缸盖、连杆、轮毂)必须使用扭矩扳手,严格按厂家规定的扭矩、顺序紧固,禁止“凭感觉”拧紧,防止螺栓断裂或零件变形。(七)危险废物处置安全废油类:废机油、变速箱油、防冻液倒入带盖的专用收集桶,桶身标注“危险废物”,定期移交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固体废物:废电池(含铅酸、锂电池)、废滤芯、旧刹车片等分类存放,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报废零件(如缸体、变速箱)按材质(铁、铝、塑料)分类,交专业回收厂处理。废液处理:清洗零件的废溶剂(如汽油、清洗剂)经沉淀、过滤后,倒入危废收集桶,禁止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土壤。(八)应急处置规范火灾应急:油类火灾用干粉灭火器(禁止用水),电气火灾先断电再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火势较大时,立即撤离并拨打火警电话,组织人员疏散。人员伤害处置: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涂抹烫伤膏,严重时送医;机械伤害(如夹伤、割伤):轻微出血用碘伏消毒、纱布包扎,重伤加压止血后送医;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对昏迷者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定期演练:每月组织1次安全演练(如灭火器使用、应急逃生),确保全员熟悉逃生路线、急救流程与消防器材位置。三、执行与监督维修企业需将“岗位职责”与“安全规程”纳入员工培训体系,新员工入职前必须通过安全考核;班组长每日班前会强调安全要点,班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