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正在奔腾而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编辑 |栗子
出品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以下,Enjoy:
01
开篇
2021年,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复苏的讯号。
在2020年疫情带来的低点之上,多国疫苗部署驱动市场回暖,虽然奥密克戎毒株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据IMF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3.1%,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达到5.9%,实现由负转正。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势收官。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再次领先全球经济增速与新兴市场增速。
目前,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在2021年已达1.25万美元左右,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接近世界银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的关键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底层动能,逐渐由要素投入驱动(依靠资源或者廉价劳动力),向技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发展活力)跨越。
基于此,科技投资变成了新潮流。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自动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这些技术上更为硬核的行业成为了今年的投资热点,这种热点的转变在宏观层面被称为“脱虚向实”。
科技创新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推动力量。
在这关乎国家命运和国计民生的跨越阶段,我们也几乎必然地面对着在政治、经济等层面愈发不确定的中美关系,在金融领域的博弈,在硬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在资本市场中的动荡。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不少人有了更多的纠结,甚至选择了躺平。
经纬内部也曾专门就这个新形势、新常态进行过探讨,可能因为我们一直处在中国创新的最一线,和创业者们在最有活力的战壕里共经风雨,我们其实感受到的反而是愈发蓬勃的创新节奏。
这种活力和节奏,让我们在他人可能焦虑纠结的时期,比以前更加坚决,更加看好中国创新。
这种坚决和看好,就是继续保持聚焦中国,继续把所有力量投入到对中国创新事业的支持上,不会放缓投资节奏,甚至会有所提升。
2021年的多个外界充满议论和焦虑的时刻,张颖都在内部不断强调一个观点:
真正拥护这个时代、相信政策导向、相信中国的人,不应该空喊口号,不应该言行不一,而是应该在自己擅长且对经济转型有益的领域,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经纬来说,就是应该把我们擅长的早期投资发挥到极致,尽早发现各个领域中以科技赋能、提升效率的优秀公司创始人,参与他们的创业,长期且耐心地陪伴。
在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忙不添乱,这才是某种意义上真正去助推中国的科技创新,去赋能经济转型,为共同富裕的大目标做出贡献,言行一致,行胜于言。
从经纬新投事件的资金走向来看,如今我们基金整体100%都助力在科技创新之中。
纵观经纬的2021年,我们遇到了非常多出色的创始公司,也在持续、深度和公司打交道、帮忙、赋能中见证了很多公司的大事纪。
从2021年全年到2022年1月,这期间经纬诸多被投公司创造了很多历史性时刻,所以我们希望在这篇年度盘点中把高光给到他们,这些高光时刻也恰恰映射了中国新经济领域创业的活力——
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相继港股双重上市,极米科技、科美诊断、果麦文化、传智教育、青云等登陆A股;环信等公司被收购……
在芯片方面,沐曦与清华合作,助力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云计算、自动驾驶、生命科学、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提供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
芯驰科技是国内目前唯一四证合一的车规芯片企业,推动智能驾驶商业应用场景的更快落地;
瀚博通过高性能的云端人工智能+视频处理芯片和完整解决方案快速推进到多个处于爆发期的下游行业,进一步引领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突破……
在碳中和方面,锂电龙头容百科技通过加强高镍三元材料产品的研发,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等措施,助力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西恩科技成为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之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锂电池循环产业链,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阻迹通过国内首个一站式SaaS碳管理平台,与客户一起为社会减少了超过一亿吨碳排放……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PingCAP让企业的实时/交互式分析成为现实,为企业提供了一栈式的数据服务底座,助力更多高成长企业的数字化业务场景;
北森HR数字化管理,累计帮助超过6000家中大型企业获得业务提升;
云学堂服务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在内的3000多家行业头部公司,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
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艾棣维欣和华辉安健研发的DNA疫苗&抗新冠肺炎治疗特效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未来全世界通过疫苗和药物双管齐下抗疫打下了稳固的根基;
镁伽推出超高通量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尽最大可能保护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突破了生命科学实验室自动化领域受国外垄断的“卡脖子”困境;
万众一芯推出业内首款“打火机”式核酸快速自检产品,无需仪器,轻轻一按,自动检验,30分钟出结果,适用各类感染性疾病,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进行基因检测……
在前沿技术方面,我们也在助力创新和探索,虽然很多公司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们也获得了很多亮眼的进展。
比如国内唯一具备侵入式能力的脑机接口平台公司宁矩科技自研的高密度采集芯片关键指标比肩Neuralink,将助力脑科学摆脱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
在全球4个进入或完成注册申报的3D打印药物产品中,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的引领者三迭纪拥有3个;
专注于下一代细胞治疗的异体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UCAR-T)公司优赛诺在研究者发起的探索性临床试验中初步看到了让人惊艳的疗效和安全性;
AI驱动大分子药物研发企业信华生物的AI计算平台在抗体结构预测上做到了世界领先,不仅准确率媲美Alphafold2,计算效率也远超于其,是行业颠覆性的突破;
合成生物公司恩和生物已经拿到了工业界巨头的订单;
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细胞培养肉全栈式研发企业周子未来已经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无血清培养基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02
经纬被投公司大事记
一、硬科技
小鹏汽车
未来出行探索者
作为一家专注未来出行的科技公司,小鹏汽车2021年全年交付量98,155台,同比增长263%,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交付冠军。
同时,小鹏对未来出行的探索更不止于智能汽车。
在2021年10月的“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上,小鹏汽车不仅再一次推出行业领先的超级补能和智能驾驶技术方案,更分享了智能机器马和飞行汽车的相关进度,展示其探索进程以及量产推进计划,全面布局“跑、飞、行”的智能交通大生态,致力在未来出行上做出更多有价值的探索。
理想汽车
豪华智能电动车品牌
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发布,全国统一零售价33.8万元,产品力全面升级。
8月12日,理想汽车登陆港交所,实现双重上市。
10月28日,第十万辆理想ONE正式下线,理想ONE也成为首个单款突破十万辆生产的造车新势力产品。
2021年1月至12月,理想ONE总计交付90,491辆,同比2020年增长177.4%。
容百科技
国际领先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
容百科技是最早量产高镍三元材料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随着高镍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终端渗透率提升,容百加快产能扩充步伐,至2021年底产能达12万吨左右并加速释放,年度销量同比翻番。
作为宁德时代的正极第一供应商,容百本年度再获得宁德时代10万吨采购订单,孚能科技3万吨订单。
在碳中和与中国制造的历史机遇下,容百与战略伙伴坚定做强高镍,为支持汽车智能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芯驰科技
国内领先的车规级芯片企业
2020年5月芯驰科技发布X9/G9/V9产品,中国第一个16nm车规处理器问世。
同年年底,该系列芯片完成AEC-Q100认证,并于2021年9月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成为国内首个完全满足ASIL B功能安全要求的车规处理器。
2021年12月,其G9网关芯片获得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认证的《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
截至2021年12月芯驰科技已获得50+客户定点项目,其国产车规芯片产品已实现大规模量产。
瀚博
为像素世界提供浩瀚算力的高端芯片设计公司
瀚博SV100系列芯片性能优异,单芯片INT8峰值算力超200 TOPS,深度学习推理性能指标数倍于现有主流数据中心GPU,具有超高吞吐率、超低延时的特性。
产品主要面向的市场包括云、企业数据中心、边缘应用,应用方向主要是计算机视觉(CV)和视频处理应用,也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
瀚博展示了从芯片、加速卡到服务器,从超高性能硬件到灵活易部署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技术水平与客户价值得到了来访专家和专业观众的一致好评。
光羿科技
全球柔性电致变色技术领航企业
光羿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柔性电致变色(EC)技术重新定义了EC行业的可能性。
2021年6月光羿助力极氪、广汽推出全球首款电致变色汽车调光天幕,是全球第一家提出并实现天幕产品调光隔热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2021年8月,光羿携手OPPO推出柯南版变色手机,这是全球首款洋红色电致变色量产产品,发行当天2秒售空。
2021年光羿在苏州建成量产交付中心,依托于此,光羿将持续在消费电子、汽车、建筑三大领域推出更多产品,让更多人享受到电致变色黑科技带来的智能化调光体验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
易航智能
致力于成为世界级自动驾驶Tier 1供应商
易航智能将国产自动驾驶系统出口欧洲。
2021年1月,自研视觉平台进入欧洲雷诺供应商体系;
2021年5月,完成视觉平台及算法欧洲场景适应性开发;
2021年7月完成欧洲数据采集,获取了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道路脱敏数据,完成自研视觉方案欧洲场景适配;
2021年9月,完成自研视觉平台ENCAP主动安全测试,是目前国内唯一使用单视觉方案实现ENCAP五星要求的团队;
2022年1月,通过R152、R79、R48、R13等欧洲出口法规认证,拿到了所有开发功能的出口资质。
沐曦
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的GPU芯片公司
高性能GPU是提供通用算力的核心部件,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一块短板。
在去年10月与清华、浪潮启动的联合实验室支撑下,沐曦将助力国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云计算、自动驾驶、生命科学、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提供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
近期,沐曦与UCloud优刻得云平台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进行软、硬件适配的产业链融合创新,共同建设广泛的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沐曦首颗GPU芯片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将于2023年实现量产,性能有望超越国际旗舰同类产品。
沐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维良与清华国际执行主任王有强、浪潮国重首席科学家阚宏伟共同启动联合实验室
导远科技
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者
2021年7月导远科技通过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这是自动驾驶行业高精度定位领域的首张功能安全体系认证证书。
这标志着导远科技在自动驾驶功能安全领域率先建立起满足ASIL-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的流程,具备为自动驾驶行业开发和提供满足最高要求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产品的能力。
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15万辆乘用车配备导远科技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实际道路安全行驶里程超过千万公里。
景略
行业领先的高速工业和车载网络通信芯片供应商
2021年景略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持续突破。
Q2发布BlueWhale(TM)全新一代数据交换技术,Q3宣布与汽车摄像头大厂OmniVision战略合作,进军车载高速视频传输技术,成为行业首家拥有车载高速数据传输,以太网物理层传输和数据交换芯片全栈技术的公司。
全年营收实现同比5倍成长,引领多个行业细分市场,并于年底获颁半导体投资联盟评选的2021年度IC独角兽奖。
西恩科技
打造新能源锂电池绿色循环产业链
西恩科技致力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打造电池循环产业,减少废旧电池污染排放,实现电池领域内循环,为减少电池矿物原材料的海外依赖,打造新能源电池领域的自给自足贡献力量,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1年,西恩收入增长率超过80%,营业利润增长率超过2000%。
与此同时,获批成为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之一,20万吨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I期工程成功封顶。
在新的一年里,整个工程将陆续迎来竣工试车工作,加快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回收技术产业化落地进程,为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高潮做好充足准备。
几何伙伴
“全天候、高可靠、低成本、易量产”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缔造者
为规模化量产自动驾驶及网联汽车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几何伙伴通过自主研发的融合感知与智能决策系统,打造出一条突破天候限制、成本门槛和车规要求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目前已完成70万公里以上的测试,并在上汽商用车完成量产交付,助力上海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及洋山港铁公水集疏运+自动驾驶集卡物流体系建设,2021年度洋山港智能重卡完成4万标箱运输任务;
同时该技术路线也移植到乘用车车型上并着手前装匹配。
凭借前瞻的技术路线和良好的成长性,几何伙伴亦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21年几何伙伴完成4亿元的Pre-A轮募资。
镁伽科技
中国领先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全球疫情反复,镁伽持续深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通过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助力一线抗疫。
2021年,镁伽基于此前已广泛应用于抗疫实战的样品前处理系统推出超高通量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连入了分杯模块,并能够真正实现超高通量的“管式样本进-检测结果出”的全自动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尽最大可能保护一线医务人员的安全。
日单管检测通量可高达11,000份,同时支持5混1、10混1等混样检测,人效提升高达40倍。这也意味着我们突破了生命科学实验室自动化领域受国外垄断的“卡脖子”困境。
镁伽自主研发的样品前处理系统投入抗疫一线
悠跑科技
为场景造车的新型智能电动车公司
目前已公开的国内唯一有能力做高速滑板底盘的企业
悠跑科技将传统的“整车一体式开发”升级为“上下分体式开发”,重新定义汽车研发的顶层逻辑、技术形态和供应链。
UP超级底盘和UP SPACE超级舱体,引领行业开启“新造车2.0时代”;
2021年11月,UP超级底盘首个样件完成动态测试。
悠跑UP超级底盘拥有四大领先技术:
全线控底盘、可插拔环网电子电器架构、CTC电池系统和高集成热管理系统。
作为平台型软硬一体化操作系统,UP超级底盘为造车者提供了一流的智能电动车“基本盘”:
续航1000公里以上,算力1000 TOPS以上,满足未来L4及以上自动驾驶需求。
二、前沿技术
曦智科技
全球光子计算创领者
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于2021年12月发布最新高性能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
单颗芯片上的光子器件超10,000个,运行速率1GHz,总体算力较2019年的光子芯片原型板卡提升100万倍,运行特定神经网络算法的速度最高可达目前高端GPU的500倍。
PACE成功验证了光子计算的优越性,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恩和生物
工业合成生物技术公司
恩和生物(Bota Bio)致力于通过其生物制造平台(Bota Freeway)赋能传统行业,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力量,以可持续的方式加速高性能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规模化生产。
同年,恩和生物获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战略投资,联手加速合成生物技术平台落地,并入选美国化学会C&EN期刊发布的2021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初创公司。
深势科技
AI+Science范式引领者
基于新一代分子模拟技术解决微尺度工业设计难题
深势科技用计算模拟微观尺度发生的物理现象,为创新药企、新材料厂商、科研机构等提供微尺度工业设计平台,满足其微观设计需求并大幅提高研发效率,目前已在18个月内连续完成4轮融资。
利用Uni-Fold、RiD等AI+计算模拟的算法,并结合冷冻电镜等实验手段,深势科技正打造一套模拟—AI—实验联合驱动的解决方案,加速药物发现进程。
三迭纪
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引领者
全球新一代数字制药工艺开创者
三迭纪是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的引领者——全球共有4个进入或完成注册申报的3D打印药物产品,三迭纪拥有3个。
三迭纪的专利申请140件,在全球3D打印药物领域的专利占比超20%。
2015年到2019年,在三迭纪1.0时代,公司以知识产权驱动为战略,完成了3D打印药物平台技术的开发。
2020年到2025年左右,在三迭纪2.0时代,公司希望与全球药企建立广泛的商业合作,充分发挥新兴技术的价值。
2026年起,三迭纪将步入3.0时代,愿景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药公司。
后摩智能
颠覆性技术打造具有“十倍效应”的AI芯片
2021年8月,成立仅8个月的后摩智能完成了基于存算一体的核心技术验证流片,是国内首家用存算一体技术实现数百Tops大算力的AI芯片公司。
存算一体芯片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算力瓶颈,实现能效比10倍提升,对于未来智能计算有变革性意义。
后摩智能研发人员正在进行回片测试工作
快造科技
桌面级模块化三合一 3D 打印机首创者
致力于推动 3D打印消费化的出海品牌
快造科技(Snapmaker)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桌面级3D打印机的科技公司,秉承“让每个人都能在物理世界自由创造”的使命和愿景。
2021年8月,公司迎来五周岁生日。
通过发布以“Make It Happen”为主题的系列庆典活动,传扬创客精神,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触达人数高达千万。
快造科技陆续推出旋转模组、空气净化器 、扩展坞、10W 高功率激光模组等新品,优化用户创造体验,完善产品生态体系,助推 3D 打印消费化进程。
在两次成功众筹后又完成2轮融资,年订单增长率50%,累计出货量近10万台。
Snapmaker五周年庆典合影
宁矩科技
国内唯一具备侵入式能力的脑机接口平台公司
宁矩科技研发神经接口专用器件、芯片、系统、软件设计等关键技术,构建下一代互融式人机交互所需的关键底层技术。
自研的可穿戴脑机接口设备,轻便小巧续航长,实现采刺一体的同时,设备总体积29*29*22mm,重量仅17.6g,可应用于情绪障碍等重大脑疾病诊疗、科学训练、康复等领域;
自研的双向采集刺激芯片能解决神经类介入调控设备潜在的卡脖子问题;
自研的高密度采集芯片关键指标比肩Neuralink,将助力脑科学摆脱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
周子未来
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细胞培养肉全栈式研发企业
周子未来食品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致力于细胞培养肉全栈式研发的企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细胞培养肉规模化生产研发平台,实现细胞水平的肉类生产。
细胞培养肉是具备颠覆性的未来食品生产技术,周子未来核心团队2019年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
截至2021年底,团队已经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无血清培养基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碳阻迹
国内领先的碳管理SaaS软件和咨询服务提供商
并推出“咨询+SaaS+碳管理解决方案”的创新模式,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科学的碳排放管理,以此增强企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碳阻迹共服务了逾10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客户总市值超过了50万亿元,并与客户一起为社会减少了超过一亿吨碳排放。
影目科技
AR智能眼镜研发、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1年7月,影目科技(INMO)发布消费级AR智能眼镜INMO Air,是国内最早量产交付的无线一体式AR智能眼镜。
外观时尚,重量不足80克,连续使用续航达4小时,支持市面绝大部分应用内容,可实现AR效果的元宇宙型社交游戏,可作为工作生活中的智能助手,导航、摄录、刷视频……
给Z时代人群提供一款好看好玩的“科技潮品”。
三、医疗
沛嘉医疗
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领航者
沛嘉医疗,拥有15款注册产品,20多款在研产品,70多项国内外注册专利,掌握多项国内外首创技术,成为国内结构性心脏病和脑神经介入领域注册和在研产品最多、产品管线布局最全的行业龙头企业。
这是一项全新的心脏瓣膜钙化病变治疗技术,是沛嘉以中国原研带来的又一治疗手段的革新,为探寻冲击波在瓣膜钙化治疗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对全球年轻或不适合做外科或介入手术的患者来说临床意义深远。
科美诊断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免疫化学发光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将以本次首发上市为契机,继续加大对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保持和加强公司在体外诊断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领导地位;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新取得13项境内外专利及近40项欧盟CE认证;
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多项关键产品性能已能超越同类进口产品,其中公司LiCA ®第四代超敏促甲状腺素对比进口一线品牌可提前6-8周反应治疗动态恢复曲线,对病人疗效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公司成功入围安徽省化学发光集中采购,使科美诊断化学发光进口替代战略迈上了新的台阶。
太美医疗科技
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运营平台
依托Trial OS医药研发协作平台,太美医疗科技为药企、医院、第三方服务商、患者等医药研发相关方提供完整的SaaS产品及数字化服务,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2020年,公司的SaaS产品支持了全国53.33%的获批上市的一类创新药的临床研究,成为中国医药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太美8周年庆拔河友谊赛
益方生物
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
益方生物的产品主要聚焦于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均为自主研发。
截至目前,益方生物的产品管线有1个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产品,3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和5个临床前在研项目,临床开发的产品项目跨越I期到新药上市申请(NDA)等多个阶段。
同时,益方生物依托独立的自主研发体系持续开发包括针对激酶、肿瘤驱动基因、肿瘤免疫等一系列临床候选化合物,临床前研究管线布局丰富。
华昊中天
专注天然微生物抗肿瘤创新药研发的
组合生物合成高技术平台
华昊中天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抗肿瘤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商品名:优替帝)于2021年3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优替帝是中国首个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研制成功的新一代化疗药物,为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新治疗选择。
本品临床研究结果两次入选ASCO大会口头报告,被评为2016年ASCO年会重大研究进展,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Lancet Oncology和Annals of Oncology。
该药已被纳入2020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和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并入选2021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诺信创联
致力于提高医药业态效率
助力健康中国2030
利用数据和算法,诺信创联帮助基层医生高效便捷地获取和一线城市医生同样的专业资源。
目前,已覆盖超2万家医疗机构的40万名医生,使得50多个疾病领域的2000多万人次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诊疗,提升生活质量。
金仪盛世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 + 耗材” 整体方案提供商
金仪盛世自主研发并有发明专利的多款生物工艺用膜成功实现商业化,该系列膜材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实现与进口膜材同等品质,或高于进口膜材品质的国产膜材。
目前该系列膜材已在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国产膜材“卡脖子”问题。
艾棣维欣
中国创新疫苗领军企业
2021年5月,艾棣维欣生物的新冠疫苗生产线,获得药品监管部门验收颁发疫苗生产许可证,并正式投入运行。
其在研的新冠脱氧核糖核酸疫苗pGX9501/INO-4800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选中,作为新冠疫苗团结试验的候选品种,有望成为对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更强保护作用、更长保护时间的新一代疫苗。
华辉安健
来自中国的源头创新生物医药企业
华辉安健在研广谱抗新冠药物HH-120正在澳大利亚开展一期临床试验并完成三个剂量给药,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耐受性。
针对近期出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多项试验数据证实 HH-120 可以保持高效中和能力。
该药物基于创始人李文辉博士于2003年对冠状病毒受体ACE2蛋白的发现,通过雾化吸入给药的方式,有望成为可以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的治疗及预防药物。
万众一芯
分子诊断“芯”时代的引领者
万众一芯聚焦生物芯片0到1的原始创新,跨领域技术积累10余年,超百项知识产权,匠心打造“小于时代、先于时代”的分子诊断POCT系列产品:
新冠核酸居家自检、更小更快的基因测序仪等,迎接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近期,万众一芯隆重推出业内首款“打火机”式核酸快速自检产品,无需仪器,轻轻一按,自动检验,30分钟出结果,适用各类感染性疾病,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进行基因检测,开创分子诊断的“芯”时代。
新光维医疗
及商业化的医疗器械公司
2021年,新光维医疗持续获得资本青睐,先后获得近8亿元人民币的A、B轮融资,为新光维医疗在医用内窥镜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新光维医疗新产品的入局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选择,将开创泌尿外科微创时代新“镜”界,实现国产优质医疗器械“弯道超车”。
柏惠维康
神经外科及口腔手术机器人行业领跑者
柏惠维康是国内首家在两个不同外科领域(神经外科/口腔)获得4张手术机器人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
2021年4月,瑞医博口腔手术机器人获得NMPA认证,成为国内首款口腔领域手术机器人获批产品;
11月13日完成了全球首例光学导航机器人辅助全口无牙颌种植及数字化即刻修复手术。
2022年1月,睿米RM-50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获得NMPA认证,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将大力推动先进医疗资源下沉,赋能广大基层医疗机构。
公司也荣获了“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截至目前,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全国19个省市60余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临床应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至今已完成机器人辅助脑部微创手术600余例,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产业数字化
车好多集团
中国领军的汽车消费服务一站式平台
在政策利好推动下,2021年车好多集团旗下瓜子二手车,全面切换为新电商模式,推出全国超7万真车源、VR线上看、专业检测、线上一口价、送车上门、试7天不满意退全款等完善的电商服务与保障,用户可足不出户轻松在线购车。
这一创举,结束了中国二手车40余年只能线下交易的历史,引领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将大幅助力中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二手车市场。
有赞
全渠道开店增长服务商
2021年5月,有赞在MENLO2021新零售见面会上宣布“有赞新零售”成为独立的业务品牌。
“独立番号”后的有赞新零售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有赞新的增长引擎,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有超过6.3万家门店使用了有赞的产品,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有赞门店商家的交易额超过百亿。
北森
一体化HR SaaS引领者
2021年,北森在完成技术一体化、产品一体化后,正式迈入场景一体化,升级发布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iTalentX 3.0。
不仅让HR数字化管理覆盖企业员工从投递简历、入职、人事、考勤、薪酬、晋升发展到离职的全生命周期,还将数字化落地到每个人、每个流程、每次协同、每个场景。
截至目前,北森累计帮助超过6000家中大型企业获得业务提升,其中包括70%的中国500强企业,自2016年起,北森连续5年位列中国HR SaaS市场占有率第一(数据来源IDC)。
PingCAP
企业级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厂商
2021年4月,PingCAP发布TiDB 5.0。
这是一个里程碑的版本,一方面,TiDB 5.0 OLTP性能与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拥有更强大的金融级核心场景服务能力;
同时在实时数据分析部分,5.0 版本在HTAP引擎TiFlash基础上引入MPP架构,进一步提升海量数据下的并行计算与分析能力,使得企业的实时/交互式分析成为现实,为企业提供了一栈式的数据服务底座,助力更多高成长企业的数字化业务场景。
2021 年TiDB 在2000多家企业中部署,覆盖41 个国家和地区,Github 数量超30,000,Pull Requests新增10,300+,Contributor 数量新增 1,600+。
与此同时,TiDB 在2021年获得了金融、零售、制造行业大型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信赖。
HTAP 场景在世界顶级大行成功投产上线,并助力中通快递平稳扛过双十一。
行云集团
中国领先的品牌出海服务商
作为中国领先的品牌出海服务商,行云集团在2021年初步打通了72个国家及地区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通路,为中国品牌出海修建高速公路。
2021年,行云集团联合凤凰卫视打造的中国品牌出海大型纪录片《风从东方来》在全球播出,覆盖海内外超4亿观众,全网传播声量达数亿。
节目聚焦小米、联想等中国优质品牌出海的故事,传播崛起的中国形象,吸引和鼓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和行云走向国际舞台。
震坤行
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
2021年,震坤行进一步完善了B2B行业自营交付体系和“最后一公里”服务标准的建设,明确了工业用品供应链领域“门到门”和“门到桌”的末端交付标准,包含入场一站式服务、无忧交付、货品验货轻点服务、客制化配送等9大服务标准。
同时,为敏捷响应客户需求,解决偏远地区备货问题,震坤行迭代仓网规划,现已建成35个全国总仓、70个中转站,形成了工业用品领域覆盖全国的交付网络。
树根互联
国际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企业
第一批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2021年,树根互联凭借制造领域卓越的产品能力与开放视野,连续3年且中国唯一上榜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
在IDC发布的“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厂商评估中,被评定位于领导者象限,根云平台技术能力位居“中国第一”。
市场认知度高、设备接入能力强、持续经营能力好,装备后市场服务领域积累丰富等优势凸显;
同时凭借强大的商业落地能力、应用实现能力,位列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中国十大工业互联网企业”第一名。
云学堂
中国领先的数字化企业学习解决方案服务商
云学堂2021年初已完成E2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内企业培训领域融资轮次最多、融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云学堂已服务包括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在内的3000多家行业头部公司,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
汉朔科技
全球领先的泛零售门店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汉朔科技(Hanshow)通过提供基于门店智能IoT设备(如电子价签、智能营销屏等)的全套数字化门店解决方案,帮助零售商和品牌商改善消费者体验,提升门店经营管理效率。
零售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汉朔积极引领并推动行业发展。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全球业务也稳步增长,2021年业绩增长突破50%,通过汉朔SaaS平台集成管理的物联网设备也已超过2000万台,并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弘玑Cyclone
全球领先的RPA厂商,超自动化行业领导者
2021年,弘玑Cyclone 完成1.5亿美元C轮融资,创国内RPA行业单笔融资额最大值。
弘玑平均年增长率超400%,也是中国唯一同时入选2021年Gartner 魔力象限和Forrester Wave的RPA厂商。
随着企业们积极拥抱更加“数字化”与“自动化”的未来,弘玑已为国内外1000+客户提供企业级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金融、能源、政府、零售等多个行业。
数美科技
在线业务风控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美科技是一家专业的在线业务风控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解决在线业务中广泛存在的风险问题。
2021年,数美科技完成了1.35亿美元D轮融资。
在国内业务稳步向前的同时,数美加快开拓东南亚、北美、欧洲、印度等多个市场。
成功服务音视频社交、游戏、银行、新零售等超15个行业的3000余家客户,累计保护全球账号60亿,保护全球设备57亿,累计拦截风险行为800亿次,过滤风险内容4700亿次,护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守护清朗网络生态。
福佑卡车
国内领先的科技驱动型公路货运平台
首批自动驾驶测试卡车将基于福佑卡车智能调度系统和运维线路,搭载主线科技人工智能运输系统NATS试运营。
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卡车从封闭路段测试向开放路况延伸,加速实现在实际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福佑卡车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公路运输降本增效,在AI技术驱动下,今年双11期间,平台货运准时率达到97.4%,订单量同比增长65.1%,其中,SME(中小型托运人)订单量同比增长373.9%,连续15个月高速增长。
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右)和主线科技CEO张天雷(左)揭幕自动驾驶L4级测试卡车
智布互联 | s.m.a.r.t. inc.
首创“云工厂”智能制造
颠覆中国纺织业的SaaS+AIoT领军者
2021年,智布互联成为GAP, NEXT APPAREL 等全球前十大服装品牌指定合作方,构建链接中国和越南等过千工厂、超万机器的“云工厂”,通过自研SaaS + AIoT系统柔性协同生产,实现过万吨面料出海。
易买工品
专注于提供自动化零部件现货供应链的
工业品电商平台
易买工品于2021年8月正式上线了AGV料箱到人的自动化仓库,可支撑10万种现货,将日常收拣发的人员效率提升了3倍。
在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基础上,通过简化人员操作环节和流程动作,大大降低了仓库人员培训的成本,仓库售后率下降到万分之五,实现了以极低的成本为海量小企业提供长尾现货零售服务。
盖雅工场
提供全球劳动力管理云服务的中国公司
2021年,盖雅工场在企业劳动用工的「需要多少人」环节上持续突破:
智能排班在零售、餐饮、制造、服务等行业各家客户标准化快速落地并突破单体 20 万人智能排班,同时盖雅工夫在零售、餐饮、文旅、酒店等多个特定行业落地,实现网约工作,灵活工作。
雪浪云
为工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智能服务
雪浪云用数据、模型与工业知识赋能行业智能化升级,打造未来工厂“大脑”,并受托进行3个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
雪浪OS在加速国内高端装备企业正向设计、迭代改进创新的智能设计优化方向,离散行业虚拟生产仿真、智能高效排产方向,以及流程行业工厂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优化控制方向,都有了新的突破与沉淀。
获30余项荣誉认可,服务100+头部制造企业,年销售增长率100%。
2021年12月,雪浪云登陆央视《城市大脑》纪录片;
2021年5月,雪浪云“工厂大脑”入选人民网《了不起的中国创造》。
科学指南针
中国大型科研服务机构
2021年,科学指南针在全国建立了19个大型实验室,基本实现材料测试、生物实验、环境检测等业务项目全覆盖。
不断打磨测试质量,提高测试效率,把XPS和SEM价格降至90元/样,并取得CMA资质及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为20万中国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质可靠的科研服务,助力高校科研。
实验室工程师与客户实时连线“云视频”SEM拍摄
欧若数网
打造全球一流的基础软件服务
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容纳千亿点万亿边的图数据库研发商
欧若数网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开源分布式图数据库产品Nebula Graph,为全球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互联网基础技术服务。
2021年3月发布核心产品Nebula Graph v2.0版本,为近300家国内外企业业务赋能。
同年10月,举办首届用户大会展示Nubula Graph在金融、保险、互联网等行业的系统提升方案,获得众多业内人士好评。
12月,开展黑客马拉松活动同国内外近百名研发人员探讨了图数据库发展的各种可行性。
五、大消费
极米科技
中国投影市场NO.1
国内智能投影设备行业龙头企业
基于让“光影改变生活”的使命,极米科技致力于突破极限,追求极致,在智能投影领域开创了多项引领行业的创新技术,累计获得38项国际大奖。
极米科技的成功上市,意味着家用智能投影企业除了逐渐被消费者认知和喜爱以外,更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简爱酸奶
中国无添加剂低温酸奶第一品牌
简爱酸奶以“为我们的家人和孩子做一杯安心好奶”为使命,致力于从源头提升中国用户的乳品消费体验。
截至目前,简爱酸奶已经进驻全国220多座城市,拥有超500万家庭用户。
2021年简爱酸奶重仓打造超级供应链、卡位优质奶源,通过自建与并购,成功落地“工厂+牧场”一体化超级供应链,为食品安全与产品创新保驾护航。
简爱酸奶河北丰宁阳光工厂日产能可达700吨
自嗨锅
一人食餐饮开创者
2021年,自嗨锅连续4年霸榜自热食品品类销售第一,并升级为“自嗨锅出品”。
打造了9个一级品类品牌、26个二级品类、46种食品生产许可证,投资20亿元建设完成15家供应链工厂、总面积达60万平米,开发冷冻和常温预制菜单品逾100个。
2022年将全面投入使用和销售,并向下沉市场发力,价格带延续至3元,通过效率提升、价格降维推动消费升级。
moody
彩瞳行业冠军品牌
2021年,moody完成超10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是行业内迄今为止最大一笔融资。
moody双十一销量稳坐彩色隐形眼镜行业第一,交易规模破亿,全年交易规模突破8亿。
2022新年伊始发布首支品牌态度片,邀请多位KOL以各自真实的人生经历出发,表达自己身上所坚持的“不同”,传递品牌希望鼓励年轻人“Live Different”的态度。
野兽派
高端艺术生活方式品牌
2021年是野兽派成立的第10年,从开在微博上的传奇花店成长为高端艺术生活品牌。
野兽派发布十周年纪念单曲《野兽的花》,并推出官方MV重现当年一幕幕真实的订花故事。
宝酝集团
中国酒业“新物种”
宝酝集团聚焦名酒品牌运营、宝酝自有品牌打造、宝酝名酒连锁三大核心业务,以行业首创的“超级品牌+超级渠道”战略,打造值得信赖的国际综合酒类集团。
在500千米的高空,“宝酝号”卫星成就了“首瓶与地球同框的酱酒”,该壮举成为品牌传播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刷新酒业新高度。
星期零
中国植物蛋白食品科技企业
星期零于2019年底成立,创新性地采取B2B2C的商业模式,目前已与全国超100家品牌合作,产品已进驻全国14000+门店。
近期完成了1亿美元B轮融资,首个自建工厂落地湖北孝感,实现产研销一体化。
在研发上,星期零已有或在申专利近30个,目前已在质构和风味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可生产具有一整块“牛肉”纹理的“星期零大师黑椒植物牛肉”,极大丰富了饮食场景。
德施曼
德施曼3D人脸智能锁市占率72%
相当于每10套3D人脸锁,就有7套来自德施曼。
2019年德施曼率先推出行业首款3D人脸锁,经过持续迭代,陆续推出月光宝盒Q8FPro等多款领航产品,为引领推动3D人脸锁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bebebus
中国原创母婴潮牌
2021年bebebus全渠道GMV破5个亿,同比2020年增长近300%。
以婴儿车、婴儿床、安全座椅、宝宝餐椅四大件揽获宝宝用品四大件全母婴品牌Top1。
钟薛高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官方合作伙伴
钟薛高,采百家之姓汇“钟薛高”之名,是地道的中式雪糕品牌,已连续在2020年和2021年的“618”“双11”电商节点中,成为天猫冰品品类第一,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未来,双方计划在品质、运动营养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国民运动健康事业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妙飞
真奶酪引领者,高端原制奶酪领导品牌
妙飞一直以产品质量为生命线,以产品创新赢得市场,妙飞成立3年,奶酪棒销量突破500,000,000支,受到万千妈妈信赖。
2021年11月,妙飞推出行业内颠覆性产品——小牛有约原制奶酪棒,是首批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原制奶酪,是对高密度营养解决方案的积极探索。
KK集团
国内领先的潮流零售企业
作为国内领先的潮流零售企业,KK集团致力成为世界级潮流零售商,打造大众信任并首选的品牌。
集团拥有四个自我孵化零售品牌:KKV、THE COLORIST调色师、X11和KK馆,通过覆盖中国31个省及印度尼西亚一个城市具有680家门店的庞大零售网络向客户提供多种潮流零售产品。
03
经纬投后2.0
在创业公司努力狂奔的过程中,经纬通过“投资生态化、投后场景化和品牌战略化”,秉承着“帮忙但不添乱,为公司提供业务外的保驾护航”理念,尽一切可能赋能,关键时刻,鼎力相助。
2021年是经纬系统建立投后团队的第7年,在这一年当中100位左右的投后同事为经纬被投公司累计提供了频次8000+的服务,横跨法务、财务/数据、招聘、资本、医疗、GR/PR等不同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的投后服务升级到了2.0阶段,具体来说,除9个专职小组的场景化支持之外,我们还创新性地迭代升级了以下业务:
一、前置性360度诊断
在投资/投后团队与潜在被投和已投公司接触中,设置覆盖战略解码、组织健康、法务&财务合规等多领域问题诊断与雷达反馈机制,前置风险预判,给出解决建议。
通过前置性360度诊断,我们2021年为超过100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合规优化助力,提供投资前后的复杂交易、重组架构设计以及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
为超过200家公司提供深度法律咨询和合规建议;
为70+家公司提示核心财税风险、优化财务模型、梳理公司架构(包括架构内各业务合理安排)、为被投公司提供预算制定等财务培训、介绍优质CFO维护CFO生态圈;
为120+家企业对接股权/债权/政府园区资源(1000+投资人参与,80%公司完成下轮融资,后续落地授信超13亿,另有超百笔其他业务合作落地);
为超过60家公司提供期权/股权的顶层设计、避免分配及离职等情形下的潜在问题,帮助被投企业平稳解决了十余起核心联合创始人、高管、关键员工之间的纠纷。
二、招聘做重:纵横交和
经纬着力打造了纵横交合的高效人力资源服务矩阵,交叉覆盖,形成网状合力,更系统、敏捷地帮助被投企业提升人才密度和组织管理认知,持续将招聘做重。
除平台HR团队之外,也在各个投资小组中设置了垂直职能HR,以便更为了解行业生态和人才趋势,双向纵横交叉招聘。
横向构建平台HR团队,通过深度访谈与咨询,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企业定制一体化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提取创业企业核心痛点与模块;
包括但不限于从招聘战略与实施、组织诊断与发展、领导力培训、薪酬绩效体系搭建、股权激励等多方面赋能,将投后人力资源服务进一步深化、精细化、体系化;
纵向配置多名垂直行业HR专人,配合行业投资团队前置招聘服务,为潜在被投企业提供招聘策略诊断与支持,针对特定行业核心人才市场进行摸排,学习标杆企业人才地图,就人才梯队建设、招聘策略制定、雇主品牌传播等多维度助力企业,对接对口高校、行业专家等资源,实现最深入的行业特色人力资源配置。
在人才配置层面,我们HR团队2021年对接超160余家被投企业,前置招聘服务40余次;
整体提供专项招聘策略辅导和行业Mapping60余场,对接90余所海内外高校,累计为被投企业输送超过190位VP级别以上高级人才,储备优质人才超过2万人;
全面覆盖从产品研发到财务人力等各职能核心岗位,纵贯企业服务、医疗、硬科技、产业互联网等多行业。
在企业培训层面,围绕招聘、股权、组织变革、薪酬绩效等关键领域,深度切入被投企业的核心痛点,分类其共性和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多场专题课程和近10场专家“1V1工坊”,整体服务超170家企业的230余位高管。
在人力咨询层面,致力于咨询服务的产品化和模块化,为不同阶段的被投企业提供数十次咨询,链接上百位行业专家,提供前沿信息,洞察行业趋势。
三、投资投后配合产业链协同
基于投资生态化的理念,通过投资团队和投后团队的协同,我们搭建了被投公司生态间的纵向产业链协同。
在2021年促成了57起合作和资源协同,但因为保密协议(Non Disclosure Agreement),很多公司我们不能透露具体的细节。
在生物药上游产业链,经纬投资了细胞培养试剂的领先企业依科赛生物。
而另一家经纬投资的细胞治疗公司沙砾生物,恰好非常需要优质且能稳定供应的国产培养基,两家公司一拍即合,签订战略合作关系。
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技术引领者导远电子与国际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企业树根互联进行战略合作,开启导远电子的“智慧工厂”新起点,树根互联也希望通过赋能导远电子,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龙头的塑造作出贡献,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两家公司合作共赢。
四、紧急医疗服务
经纬投后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组建了专门的投后医疗服务团队。
经纬投后医疗团队均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对医疗行业细分服务市场的优势劣势有着相对较深的了解。
与此同时,投后医疗团队构架了由来自各领域医学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并全方位为经纬被投企业搭建医疗资源。
目前为止,我们已处理数千起医疗事件,为携手经纬的创业团队提供无忧的医疗保障服务。
我们的医疗团队在2021年共处理医疗需求858起,其中完成医院端实际需求575起,包括门诊及咨询211起、会诊60起、检查119起、诊疗301起、手术及住院51起、药品及服务等共计116起。
疾病占比分类如下:肿瘤科占15.1%,内科占26.85%,外科占11.53%,五官科占5.93%,骨科及康复科占13%,中医科占6.62%,其他占20.97%。
五、尽职调查小组前端赋能
经纬尽职调查团队原本主要服务于基金内部,对新项目的投资调研、商业财务等有无硬伤等进行调查核实。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医疗公司在后续发展中,已经开始在思考各种各样维度的兼并收购、团队整合、国外IP的购买,也有市场竞争分析、用户洞察、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业务协同的投资等需求。
基于此,我们的尽职调查小组也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专业赋能,结合广泛的经纬被投公司和亿万创业营等项目经验和资源禀赋,主动帮助创始人判断硬性的坑与风险,并调动财务、法务团队协同配合。
经纬内部快速形成专项服务小分队,为创始人排忧解难,深度赋能,并且是完全免费的服务。
使得创始人的科技创新(1)+ 经纬尽调判断(1),最后得到远超(2)的效果。
六、创业智囊库*亿万创业营
依托经纬投资团队结交的资深连续创业者及行业高管,投后法务、财务、招聘、市场等团队合作的专家顾问库,及经纬亿万创业营的导师联盟,我们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创业智囊库。
在战略、组织、增长等维度,针对不同阶段的公司,精准对接被投公司需要,提供体系化的专家咨询。
比如我们的经纬亿万创业营已进行了四个期次,邀请了60余位顶级明星CEO、实战CXO和专项导师为创业者们进行了70余次主题授课,为处于早期的创始人向成熟阶段延伸视野。
同时,我们也发起了覆盖创业各个方面的40余次主题交流活动,超1000人次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80余个。
在科技创新的大趋势下,针对科学家创业者,我们还推出了经纬科创汇。
科创汇以“赋能科研/技术背景创始人创业”为使命,通过对这类创始人在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场景化梳理。
如股权期权、融资、商业模式、人才培养、组织架构、宏观趋势等;
04
对创业者2022年的建议
经纬投后团队基于在前置性360度诊断、招聘做重、投资投后配合产业协同、紧急医疗服务、尽职调查小组前端赋能、创业智囊库*亿万创业营等多方面的深度服务实践之后,也从企业合规、形势政策等多个角度总结了大量场景化问题和趋势性建议。
如果你不是创业者,也可以略过这一部分,直接跳到不容错过的结尾。
1、创业公司从早期阶段就开始注重企业整体的合规。
包括架构梳理、架构内各业务的合理配置、社保合规、个税合规、避免使用个人账户、ESOP提前规划、研发费用合理计提、业财系统对接、提高内部数据质量&用数据辅助经营决策等,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的上市打好坚实的基础。
2、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切实可执行的预算,正确管理内部和外部预期。具体来说:
● 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商业化程度低,收入规模较小,以研发为主。
创始人要对研发的重要节点设置合理的预期,同时,把握好下轮融资的节点。
在核心产品的重要节点/下轮融资完成前,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
创始人至少每月审视一下自己的现金燃烧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