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的分布上还有着传统汽车工业的影子,但是已经逐渐向江浙沪皖粤集中。本文包含 7 部分内容: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政策;2)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浅析;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布局;4) 6 大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地区;5) 7 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之城;6) 12 家国外车企新能源汽车“饼图”;7) 21 家中国车企新能源汽车业务规划。以供参考。
来源:ADS智库 / 图源:网络 / 文编:六耳
全文 15577 字,预计阅读 30-60 分钟
图源:黑龙江政府官网
图源:重庆政府官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浅析
根据川观智库整理内容,目前有 15 个省市公布了 2025 年要达成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总量超过 1000 万辆,其中目标产量超过 100 万辆的有 7 个省市。
从已公布的产量规划总量来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迅猛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已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全球有 1/4 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产自中国,从 15 个省规划总量超过 1000 万辆来看,这个势头将会继续保持。
根据川观智库整理内容,目前全国的乘用车市场已经被头部企业瓜分,处于后发位置的省市只能发挥各自优势,谋求从细分赛道“换道超车”。
工信部的官方研究院赛迪智库在《警惕“十四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风险》一文中就表示,2020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就已经达到了 2669 万辆,“十三五”末我国新能源汽车就已经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 2014.6 万辆。新能源车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整个乘用车市场的体量。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高达 550 万辆,但在将近 2700 万辆的已有产能面前,产能利用率仍然不足 20%。以非常乐观的发展来推算,即使新能源车到 2025 年的产销规模达到了千万级水平,产能利用率也不过 50% 左右。
在产业链方面,新能源汽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且产能与市场布局待优化;
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成本上升;
氢燃料电池汽车面临制氢、储氢、加氢、运氢全链条氢能供应体系建设问题;
芯片自主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布局图共收集了 31 家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北汽、上汽、比亚迪、东风、广汽、吉利、奇瑞、江淮、一汽、长安、长城、江铃、海马、华晨、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威马、新特、华人运通、天际、零跑、云度、福汽、国机集团、野马、雷丁、大运、江汽集团、合众。几个主流车企车型简单介绍如下: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已形成 6 大汽车产业集聚区,分别在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京津冀集群、中三角集群、成渝西部集群、东北集群。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从产业集聚区来看,可以发现除了传统造车行业以外,新势力电动汽车项目也布局其中。接下来看一看各产业集聚地区的具体情况:
传统燃油车时代,知名的汽车城非常多。
国外的有美国底特律、日本爱知县、德国斯图加特、意大利都灵。
国内的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广州、十堰、保定也都是传统的汽车之城。
到了新能源时代,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虽然新能源车企的分布上还有着传统汽车工业的影子,但是已经逐渐向江浙沪皖粤集中,这其中既有上海、广州这样的传统汽车重镇,也有合肥这样的新锐。
这些城市谁最有希望成为“新能源第一城”呢?
PPE 是大众汽车集团的高性能平台,于 2022 年投产,用于高端车型。
SSP 平台的出现,使 PPE 平台车型全生命周期产销规模有限。
MEB 是大众自 2015 年开始的电动化转型的成果,产品体现更多的是动力系统的替换;于 2020 年投产,目前欧洲市场销量较好,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大众计划通过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解决从原材料到回收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搭建一条可控的电池供应链;将引入标准电芯,预计到 2030 年可降低 50% 的成本,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集团旗下各品牌约 80% 的电动汽车。
大众将在欧洲建立 6 个 40GWH 的电池工厂,国轩高科将为其开发标准电芯,用于大众汽车常规量产车型;大众将在欧洲建设 18000 个大功率充电桩,在中国建设 17000 个,在美国和加拿大建设 10000 个。
图源:新材料在线
原材料方面:为更大幅度降低成本,大众意欲扩充上游原材料的布局。2021 年 1 月,大众正式开设第一家电池回收厂,计划利用回收的原材料支持新电池的生产制造。
大众已布局磷酸铁锂、高镍、高锰及固态电池技术,将在不同车型上搭载不同材料的电池。其中,入门级车型为磷酸铁锂,走量车型为高锰电池(低镍且无钴),高端车型为高镍电池。
从 2023 年开始,大众将推广统一尺寸的电芯,到 2030 年搭载 80% 的车型,三元高镍和固态电池搭载剩余 20% 的车型。
电池产能方面:奔驰预计电池产能需求将每年超过 200Gwh,计划在全球打造8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其中欧洲 4 个、美国 1 个、其他地区 3 个。
电池技术方面:到 2030 年电池成本在车辆生产中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下一代电池将高度标准化,适用于 90% 以上的奔驰汽车和货车,同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为所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电池制造方面:奔驰计划与新的欧洲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和高效生产未来的电池和模块。
下一代电池技术方面:与 Silanano 等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在阳极中使用硅碳复合材料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预计 2028 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应用。
图源:新材料在线
充电设施方面:到 2025 年奔驰将在欧洲、中国和北美建成 30000 多个充电站(包括全球 10000 多个高功率充电站)。目前奔驰在全球拥有超过 530000 个交流和直流充电点,计划推出 Plug & Charge 充电标准(允许客户插入、充电和拔出,无需进行身份验证和支付处理的额外步骤),同时还与壳牌合作扩大充电网络。
生产计划方面:到 2022 年奔驰将在三大洲七个地区生产八种车型。奔驰与德国格劳博合作提高电池 Pack 的生产制造效率,计划在德国酷彭海姆设立一家新的电池回收工厂,用于开发、确保回收能力和技术,与 2023 年开始运营。
雷诺 eWays ElectroPop 电动化主要战略内容
图源:新材料在线
图源:新材料在线
现代电动化主要战略内容
图源:新材料在线
Stellantis 电动化战略主要内容
图源:新材料在线
Tesla 相关业务布局
图源:新材料在线
Tesla 电池技术路线图
图源:新材料在线
Rivian 研发了更具独特功能属性的 skateboard 平台,打造更具特点的产品,与 Tesla 形成差异化的定位,避免正面竞争。
产品布局方面:皮卡产品主要面向家庭用户,SUV 产品主要面向户外自驾游用户,而商用车产品更多服务城市内货运需求,投资方亚马逊、Cox Automotive 均会在物流车领域与 Rivian 展开合作,其中 2021年开始逐步向亚马逊交付 10 万辆物流车。
研发投入方面:近两年,Rivian 研发投资增长迅猛,2021 年投入达到近 400亿美元。
产能建设方面:伊利诺伊州诺莫尔工厂,电动汽车产能 15 万辆,未来计划提升至 20 万辆;Rivian 计划投资 50 亿美元在亚特兰大附近建一座工厂,年产能 40 万辆。
市场交付方面:由于芯片、产能等诸多原因,Rivian 的电动皮卡 R1T、电动 SUV R1S 两款车型的交付日期一拖再拖。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Rivian 电动皮卡 R1T 已分别生产和交付 180 辆和 156 辆,而 R1S 到 2021 年年底预计仅有小批量交付。
经营业绩方面:2021 年 Q3 营收约为 100 万美元,净亏损 12.3 亿美元。
电池技术方面:采用 Samsung SDI 提供的 21700 电池,使用由两层堆叠排布的电芯串联组成电池模组,并将冷却通道集中在中间。
图源:新材料在线
2. 重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
3. 广西:《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4. 黑龙江:《黑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
5. 梳理 31 省市区新能源汽车行业规划
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分析
8. 2019-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