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哈喽,朋友们,又来喊你学字了。
本篇笔记,写的是“栅”字,你认识它吗?如果不认识的话,那你也一定见过它,大多时候,它读作zhà,常见于词语“栅栏”中,本篇来学它。
开始前,还是老规矩,先对上篇笔记所学内容进行要点复习。
上篇笔记,写的是“兹”字,"兹"字的读音为zī,与"孜"字同音。它是"茲"的异体字,原形与"丝"同源,表示积丝成缕。在甲骨文中,"丝"字由两个"幺"字组成,象征丝线;金文时期,字形稍复杂但保持丝线特征;篆文时期,加入丝线结头以表示计数。隶书和楷书进一步简化,形成现代"茲"字。"茲"的本义是动词,意为"结丝计数",后引申为副词,表"愈加、更加"等意,如"兹重"即"更加重"。此外,"兹"也指"此刻、现在",常见于文书中,如"兹有"表示"现在有"。简化字方案中,"兹"代替了"茲",简化了书写。
上篇笔记内容,简单复习这些,如你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更多知识点,请翻看昨天笔记内容。
来看本篇笔记所写的“栅”字!
(栅·康熙体)
栅为多音字,有四个读音,分别是:zhà、shān、shi、cè。其中,zhà音为本音,即做本义解时候的读音,与“炸”字同音。
当你回到古代,那个时候的人们需要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或者圈养牲畜。他们可能会用一排排的树木或者木桩,然后在这些木桩之间加上一些横杆,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简易的防护墙。这个防护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栅”。
栅字甲骨文写作,一排树木上加一横,这个横就相当于是那些横杆,表示在树之间连上横杆,起到防护作用。你看,古人多聪明啊,用最简单的线条就表达了这么复杂的意思。
简体甲骨文,人们用一排没有树根的“木”来代替一排有根的“木”,这就像是用木桩来筑栅,更加直观地表达了“栅”的意思。有的简体甲骨文甚至用了两横来代替一横,这就像是在强调,我们的栅栏有很多道横杆,更加牢固。
篆书时期,人们把“栅”字写成了会意字,左边是“木”,表示木材,右边是“册”,在古代,“册”是用绳子串连起来的竹简,所以这里用“册”来表示木桩被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排栅栏。
隶书和楷书时期,人们把篆书的字形简化,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栅”字。虽然字形变了,但是它的造字本义没有变,依然是那个由木桩和横杆构成的简易防护设施。
所以,“栅”字,从古到今,都和“防护”有关。无论是古代的木栅栏,还是现代的铁栅门,它们的核心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保护和隔离。
《说文解字》说:栅,编树木也。从木从册,册亦声。
来看下栅字的含义和用法。
首先,它读作zhà,主要指用竹木、铁条等材料制成的阻拦物,如栅栏、栅子等。
此外,它还可以指营寨或用编竹木搭建的浮桥。
其次,读作shān时,常用于专业术语中,如“栅极”指的是多极电子管靠阴极的一个电极,而“光栅”则是指产生光的衍射图像的光学仪器。
另外,读作shi时,是方言中的用法,如“大栅栏”是北京市前门外的一条热闹街市名。
最后,读作cè时,通常用于地名,如“上栅”和“下栅”,均位于中国广东省。
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字,你学会了吗?
本篇关于栅字的笔记,简单写到这里,希望本篇笔记也能让你学到新知识。